问题 综合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20分)

材料一 华北地区局部图,甲城市农业产值结构图和乙城镇土地利用结构图

材料二  垦殖指数指某地区已开垦种植的耕地面积占土地总面积的百分比。图中甲城市垦殖指数为25.44%,乙城镇为30.07%。

材料三  根据农业投入产出比可以将农业划分成不同的类型。甲城市发展的农业类型为高投入高产出高收益类型,乙城镇发展的农业类型为高投入低产出低收益类型。

(1)甲、乙两地的垦殖指数均相对较低,试分别说明其原因。(8分)

(2)甲、乙两地的农业类型不同,分析其形成原因。(12分)

答案

(1)甲工业化、城市化水平较高(2分),非农业用地(建设用地)比例大(2分);乙位于山地丘陵地区(2分),林地比例大,耕地比例小(2分),垦殖指数低。

(2)甲为郊区农业(都市区农业)类型,耕地面积少,地价高(2分),发展农业投入的资金、技术较高(2分),但农产品市场需求量大(或产量高,单位面积产值大)(2分)

乙地地形比较复杂(2分),交通不便(2分),虽投入人力较多,但经济效益不高(2分)。

题目分析:(1)甲地的垦殖指数均相对较低是因为甲工业化、城市化水平较高,导致非农业用地(建设用地)比例大;乙地的垦殖指数均相对较低是因为乙位于山地丘陵地区,林地比例大,耕地比例小,垦殖指数低。

(2)甲地位于大城市附近,故耕地面积少,地价高,发展农业投入的资金、技术较高,但农产品市场需求量大(或产量高,单位面积产值大),农业类型是郊区农业(都市区农业);而乙地由于地形比较复杂,交通不便,虽投入人力较多,但经济效益不高。

多选题
单项选择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