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选择题

甲、 乙、 丙、 丁四种易溶于水的物质,分别由Na、Ba2、Al3、H、OH、Cl、HCO3、SO42中的不同阳离子和阴离子各一种组成,已知:

①0.1 mol/L甲溶液中c(H)>0.1 mol/L;

②将少量乙溶液分别滴入其他三种物质的溶液时,均有白色沉淀生成;

③向丙溶液中滴入AgNO3溶液有不溶于稀HNO3的白色沉淀生成。  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甲溶液含有SO42

B.乙溶液含有SO42

C.丙溶液显酸性

D.丁溶液显酸性

答案

AC

题目分析:①根据0.1mol/L甲溶液中c(H+)>0.1mol/L,可知甲溶液一定是硫酸;②能够和甲(硫酸)反应生成沉淀,说明乙中一定有Ba2+,结合③可知,阴离子只能是OH-或HCO3-;③可以推断丙一定含有Cl-,可能是氯化铝或氯化钠;若是氯化钠,不会和乙生成沉淀,故丙只能是氯化铝,即甲是硫酸,乙是氢氧化钡,丙是氯化铝,丁是碳酸氢钠,因此正确的答案选AC。

阅读理解与欣赏

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女娲补天

  自从女娲创造了人类,大地上到处是欢歌笑语,人们一直过着快乐幸福的生活。不知过了多少年,一天夜里,女娲突然被一阵”轰隆隆”的巨大响声震醒了,她急忙起来,跑到外面一看,天哪,太可怕了!远远的天空塌下一大块,露出一个黑黑的大窟窿。地被震裂了,出现了一道道深沟。山冈上燃烧着熊熊大火,田野里到处是洪水。许多人被火围困在山顶上,许多人在水里挣扎。     

  女娲难过极了。她立刻去找雨神,求他下一场雨,把天火熄灭。她又造了船,好救出挣扎在洪水中的人们。     

  不久,大火熄灭了,洪水中的人们被救上来了。可是,天上的大窟窿还在喷火。女娲决定冒着生命危险,把天补上。她跑到山上,去寻找补天用的五彩石,她原以为这种石头很多,用不着费多大力气。到山上一看,全是一些零零星星的碎块。她忙了几天几夜,找到了红、黄、蓝、白四种颜色的石头,但还缺少一种纯青石,于是她又找啊找,终于在一眼清清的泉水中找到了。

  五彩石找齐了,女娲在地上挖个圆坑,把五彩石放在里面,用神火进行冶炼。炼了五天五夜,五彩石成了很稠的液体。女娲把它装在一个大盆里,端到天边,对准那个大黑窟窿,往上一泼,只见金光四射,大窟窿立刻被补好了。

1.按上文内容补全词语。

(    )的云霞    (    )的液体    (    )的碎块

2.说说女娲补天的原因是什么?这表现了她怎样的品质?

                                                                        

3.女娲补天是用什么方法来补天的?找出描述女娲补天的句子,画上横线。

4.女娲的哪些地方令你感动?由此,你想到了什么?

                                                                                                                                                                 

问答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