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问答题

简述构成法治观念的基本要素。

答案

参考答案:本题考查对构成法治观念的基本要素的了解。
法治观念即法治的精神,它既不同于法律原则,也不同于法律精神,更不是法的本质。它的实质是关于法在与国家和权力交互作用时,人们对这一关系所选择的价值标准和持有的稳定心态。现代法治社会,构成法治精神的要素至少有四种:(1)善法恶法观念,即善法恶法价值标准的确立。(2)法律至上观念,即法律具有最高权威。(3)法的统治观念,这是法治精神的核心。该观念把法作为主体,而把社会所有人作为客体,包括统治阶级也必须严格守法。(4)权利文化观念。权利文化是法治社会得以形成的人文条件,其凝聚形态是权利本位理论。

单项选择题
材料题

材料一:此次战事,实为李鸿章因循急驰所酿成。当日若从汪凤藻、袁世凯、叶志超益师之请,豫先进兵,何至险要为倭所据、韩王为倭所虏,使敌人看着占先而我兵无可进之路?……

获敌 * * 细,不加穷究,且欲纵之。知敌装煤米,不复过问。……平壤顿兵(顿兵,屯驻军队。),该督(指李鸿章)不令攻打,显违诏旨,无复人心。

当来奉战谕旨之先,欲请俄人打倭(倭,指日本。),计不遂,又欲请英人打倭,计又不遂。……该督挟有欲和之意,以奉旨严切,未敢公然出口,而其心实无战志,故借口兵轮少,又增买舟舰,以缓我师。……平壤业已逾万余人,何至不可一战?乃计不出此,该督胸有欲和之见存也。——余联沅《疆臣贻误大局沥陈危急情形折》

材料二:方倭事初起,中外论者,皆轻视东洋小国,以为不足深忧……。倭人于近十年来,一意治兵,专师西法,倾其国帑,购制船械,愈出愈精。中国限于财力,拘于部议,未能撒手举办,遂觉稍形见绌。海军快船快炮太少,仅足守口,实难纵令海战……至陆路交锋,任人专用新式快枪快炮,精而且多,较中国数年前所购旧式者尤能灵捷及远。此次平壤各军,倭以数倍之众,布满前后,分道猛扑,遂至不支,固由众寡之不敌,亦由器械之相悬,并非战阵之不力也。——李鸿章《据实陈奏军情折》

(1)材料一与材料二,对甲午中日战争清军战败原因的分析有什么不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你赞成哪种分析?你能否运用学过的史实批判你不赞成的那种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