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世纪中期,面对西方侵略带来的民族危机,亚洲各国为争取民族独立所作的斗争和
努力中出现了哪两种典型的方式?简要比较这两种方式在斗争手段、目标、领导阶级、结果
等方面的差异。并分析产生这种差异的原因。
方式:以亚洲革命风暴为代表的反封建反侵略的斗争;以日本明治维新为代表的亚
洲国家向西方学习而进行的改革自强。
差异:①前者由各国农民阶级或封建统治者领导,以武装反抗方式进行;后者由中下级
武士为核心的倒幕力量领导,以自上而下的改革方式进行。
②前者主要目标是赶走外国侵略者,实现民族独立,后者是通过学习西方改革落后状态,实
现民族振兴,摆脱民族危机。③前者没有从根本上改变各国的社会性质,后者使日本走上了
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
原因;①亚洲各国在遭受西方侵略前封建统治力量比较强大,自然经济占统治地位,新
兴的社会力量是较弱,西方列强的侵略破坏了亚洲各国原有的经济。②日本在西方侵入前,
资本主义生产关系逐渐形成,并得到发展,封建专制统治相对薄弱,倒幕派掌握了较大实力,
实施了全面而又有效的改革,且西方列强正集中力量侵略中国,使日本改革有一个相对宽松
的环境。
本题为小切口、深分析试题,它以19世纪中期,面对西方侵略带来的民族危机,亚
洲各国为争取民族独立所作的斗争和努力中出现了两种典型的方式,即日本通过明治维新的
方式、印度、中国等掀起了亚洲革命风暴为切入点。考查学生分析、比较历史问题的能力。
答题时要紧扣题目要求从斗争手段、目标、领导阶级、结果等方面的不同点作答。分析产生
这种差异的原因。是此题的难点,分在析差异的原因时,首先从生产力和经济方面进行分析。
由于生产力发展水平不,新兴的社会力量强弱不同,还可以从当时的国际环境等去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