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综合

澜沧江,发源于青藏高原,经西双版纳出境,连接老挝、缅甸、泰国、柬埔寨、越南五国,汇入南海,全长4880公里。读下列材料,完成下列问题。(28分)

材料一:澜沧江流域位置示意图

材料二

    时间

地区

1990199520002003
播种面积总产量播种面积总产量播种面积总产量播种面积总产量
广东419.732093.46320.181472.21239.61137.59198.29952.87
云南263.7661.9262.351055.9390.151420.3438.151695
 

材料三:1992-2011年中国澜沧江研究关注的领域和内容

(1)澜沧江中游干流地貌景观特征是高山峡谷,从外力作用来讲,主要是由       形成。(2分)

(2)从澜沧江下游到上游,植被出现有规律的变化,具有明显的        地域分异规律。(4分)

(3)该流域地震频发,由其引发的主要次生地质灾害类型有                   。(4分)

(4)根据材料二,描述广东和云南甘蔗生产的变化,并分析广东甘蔗生产发生上述变化的原因。(8分)

(5)结合材料三,简述澜沧江流域可持续发展的主要措施。(10分)

答案

(1)流水侵蚀(2分)

(2)从赤道向两极(纬度地带性)  从山麓向山顶(垂直地带性)(前后可互换,4分)

(3)滑坡 泥石流(4分)

(4)广东甘蔗种植面积和产量不断下降;云南甘蔗种植面积和产量呈上升趋势。(两点,每点2分)

广东城市化工业化导致耕地面积减少;产业结构调整;生产成本(地价、劳动力)上升等。

(5)①水资源开发:水能资源梯级开发(水电站)综合开发利用水资源(养殖,航运等)

②农业:利用丰富的水热条件和土地资源,因地制宜发展立体农业(农林牧渔)

③生物资源:保护和开发森林资源,生物制药、鲜花种植等

④旅游:将独特的人文和自然景观旅游资源开发相结合,促进旅游业发展;

⑤生态环境:加强地理灾害防治研究和环境保护,改善生态环境。

⑥区域合作:利用地处边陲,毗邻东南亚地缘优势,加快发展边境贸易等。

题目分析:

(1)在河流的中上游,地势起伏大,河流落差大,流水深切河谷,形成高山峡谷。

(2)图示澜沧江河段是南北流向,沿岸的植被的变化体现出纬度地带性的特征。同时,澜沧江流经的是横断山区,地势起伏大,从山麓到山顶会体现出垂直地带性。

(3)地震会使山体松动,产生裂隙,直接引发山体滑坡;地震可能会使山区河流、湖泊改道,或者水库溃坝,直接引发洪水或泥石流。

(4)本题主要考查学生根据数据材料获取信息的能力。广东甘蔗种植面积和产量不断下降;云南甘蔗种植面积和产量呈上升趋势。广东经济发展和城市化的速度比较快,工业化的程度较高, 由于产业结构调整,甘蔗的种植面积减少。

(5)本题回答要紧密结合澜沧江的地域特点。考生可以从水资源开发、农业、生物资源、生态环境等方面着手。

单项选择题
单项选择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