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问答题 案例分析题

一般情况:求助者钱某,女,汉族,35岁,已婚,大专文化,某中学教师,经济状况良好。求助者自述:近三个月来一直处于情绪低落状态,经常感到委屈,有时独自落泪,认为现实是冷酷无情的,觉得对许多事情都提不起精神来,工作生活没有意思,对未来的婚姻生活悲观失望,认为夫妻感情已经走到了尽头,终日生活在悔恨和痛苦之中。吃不下饭,睡眠也很差,白天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下降,容易急躁,遇到一点小事就爱发脾气,多次想进行心理来咨询但又担心解决不了问题,在朋友的再三鼓励下,前来就诊。心理咨询师观察了解到的情况:求助者自幼身体健康,未患过严重疾病。从小性格较内向,听话,在大人眼中是个乖孩子,没有什么过错让父母担心。但父母要求较严格,从小到大学习和生活一帆风顺。24岁时与现在的丈夫自由恋爱结婚,婚后夫妻感情一直很融洽,自己感觉很幸福。三个月前她突然发现丈夫与一年轻女子有不正当关系,就感觉天要塌下来了,非常气愤,悔恨交加,与丈夫大吵了一场。虽然丈夫一直表示悔改,但自己就是不能原谅他。曾想到离婚,但顾虑重重,离婚吧,自己今后的日子怎么过,别人会怎么看自己;不离吧,自己又不愿再这样生活下去,在这种矛盾冲突下,日渐憔悴,情绪低落,脾气变得暴躁。遇到别人谈论婚姻问题时,就特别敏感、脆弱,后来甚至看到年轻人谈恋爱都感到受不了。虽然还能坚持工作,但积极主动性较前降低,生活的兴趣也大不如此前了。自己也想通过一些途径改变现状,如向朋友倾诉,寻求帮助,却难以解脱,故前来进行心理咨询。请根据以上案例,回答以下问题。

对该案例的初步印象是什么?并说明理由。

答案

参考答案:

对该案例的初步印象是:严重心理问题。理由如下。

1.按病与非病的三原则,排除精神病。

2.症状表现如下。主要心理症状是:情绪低落、悲观失望、兴趣下降、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下降、爱发脾气。主要躯体症状是:食欲下降、睡眠差、体重下降,提不起来精神。

3.症状由丈夫的外遇引起,是较为强烈的、对个体威胁较大的现实刺激。

4.病程:从产生痛苦情绪开始,痛苦情绪持续时间在两个月以上。

5.严重程度:求助者的症状影响了社会功能,有泛化、回避出现。

问答题

69.请分析所给材料后按要求回答问题(本题20分,凡要求作选择回答的小题,错选,该小题不得分;少选,按所选的数量得分。凡要求作陈述回答的小题,请将该题答案写在相应的空白处)。  A为著名民间艺术家,其创作风格独特,人生极富传奇色彩。甲出版社认为,若出版以A的人生经历为主题的传记,能获得较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遂策划出版一部名为《徜徉在想象与现实之间》的自传体图书,并与A协商。A对此表示同意。甲出版社考虑到A年事已高.还特别指派本社员工G协助A完成《徜徉在想象与现实之间》的写作。A以口述方式介绍自己的经历和心理旅程,提供了大量翔实的素材。G对A的口述作录音后,执笔撰写文字稿并进行了整理加工,A进行修改后最终定稿。《徜徉在想象与现实之间》一书于2002年正式出版,面封上的作者署名为A。  2003年A逝世。他与某大学教师B结婚后无子女,故其逝世后亲属只有妻子B和妹妹C,A生前也没有立遗嘱对自己的财产作处理。  A逝世后不久,G与A的妻子B发生了著作权纠纷,双方均认为自己为《徜徉在想象与现实之间》的著作权人。  B认为:《徜徉在想象与现实之间》是记录了A的生活缩影的传记,且该书的署名为A,故A理应为原始著作权人。现A已逝世,B作为其惟一的第一顺序继承人,应该按照法律的规定继承《徜徉在想象与现实之间》的著作权。G在《徜徉在想象与现实之间》创作过程中的劳动只是辅助性的,并非创作,所以不能享有著作权。  G认为自己才是《徜徉在想象与现实之间》一书真正的原始著作权人的理由,是因为在《徜徉在想象与现实之间》的写作过程中G并不是只起辅助作用,而是进行了创造性劳动。G举证说明,他不仅为A的口述作录音,还进行了整理和使之形成文字,并作了不少润色加工;文字稿基本上是G完成的,而A只对成稿中一些事实的细节作了修改。  人民法院的判决确认B为《徜徉在想象与现实之间》的继受著作权人。  2006年,B因病过世。因为B没有继承人,也没有发现其生前立有遗嘱将财产赠与他人的情形,甲出版社为今后仍能继续出版该作品,向人民法院申请宣告B的遗产无主。法院根据法定程序审查核实后,宣告包括《徜徉在想象与现实之间》一书的著作权财产权利在内的B的所有遗产为无主财产。  问:

(1)谁是涉案作品的原始著作权人,为什么

单项选择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