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下图,回答下列小题。
小题1:图中
A.甲地是中国日出最早的地方
B.夏至日漠河有极昼现象
C.大兴安岭为内、外流区分水岭
D.松花江干流有凌汛现象小题2:东北平原
A.地势中间高,南北低
B.冬冷夏热,伏旱严重
C.农业实行小农场经营,精耕细作
D.是中国重要的商品棉基地小题3:20世纪50~70年代,人口大规模迁入东北地区的主要原因是
①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 ②工业基地建设的需要
③地处边疆,邻国人口迁入 ④城市知识青年有计划迁入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小题1:D
小题2:A
小题3:D
题目分析:
小题1:日出时间的早晚与季节有关系,冬季时北半球纬度越低昼越长夜越短,所以A选项错误;极圈及其以内地区才会有极昼极夜产生,中国最北端在53°N附近,不会有极昼极夜产生,B选项排除;C选项最容易出错,中国内、外流区分界线大体从大兴安岭出发,但不完全与大兴安岭重合,黑龙江的上源在大兴安岭的西侧,所以此选项考察细致,学生较易出错,故C项错误;D选项松花江的干流由低纬流向高纬地区,位于温带季风气候区,有结冰期,所以会有凌汛现象产生,故正确选项为D。
小题2:A为正确选项,主要判断依据为图中的高度表。伏旱出现在长江中下游地区,B选项错误;东北地区为商品谷物农业,经营方式为国营农场,精耕细作的耕作方式是对季风水田农业的典型描述,C项错误;中国的商品棉基地主要是南疆地区、冀中南、鲁西北、豫北平原和长江中下游地区,故排除。正确选项为A。
小题3:此题比较简单,主要考察中国人口迁移的方向。结合中国当时的国情即可选出正确选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