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8分)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某市自实施车牌拍卖政策以来,就一直未向社会公开收支信息。2013年7月,市民联名向政府提出信息公开请求。年底,相关部门公布了2011-2012年车牌拍卖的大类收支情况,但没有列出明细,市民不满意。
材料二:由于文化传统、社会环境等各种因素的制约,公民行使权利的意愿和积极性受得了一定影响。另一方面,公民不当行使权利的案例却时有发生,例如,刘某就政府工作人员陈某的疑似腐败行为进行了实名举报,纪检部门经查证举报不属实并反馈了处理结果,但刘某继续利用网络散布陈某腐败的谣言,被公安机关依法拘留。
(1)结合上述材料,运用《政治生活》有关公民权利和政务公开的知识,分别分析“市民不满意”“刘某被拘”的原因。(12分)
(2)结合材料二,从物质与意识辩证关系原理出发,指出公民正确行使权利必须坚持的方法论原则;(4分)并进一步阐述贯彻这一原则的具体要求。(12分)
(1)A.“市民不满意”的原因:对政府工作进行依法监督是公民的政治权利(或依法对政府权力进行制约与监督是公民政治权利,或公民对政府工作有知情权和监督权)。(2分)相关部门的政务公开不透明、不具体,不利于公民知情权和监督权的实现(或政府部门公开不透明或不具体,不便于公民监督政府的工作,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3分)
B.“刘某被拘”的原因:公民的权利和义务是统一的。(2分)公民在行使监督权时,要遵守国家宪法和法律,采取合法方式,坚持实事求是,不侵害他 * * 益。(2分)刘某在行使监督权时,散布谣言,侵犯了陈某的权益。(3分)
(2)方法论原则: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4分)
具体要求:①要求我们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求真务实,用科学理论指导实践(2分);积极探求民主法制建设规律,用正确的公民权利观指导监督权的行使(2分)。②要求我们把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尊重客观规律结合起来,把工作热情和科学态度结合起来(2分);公民应积极并合理合法地行使监督权(2分)。③要反对唯意志主义倾向,切忌凭空猜测,盲目妄动(2分);又要反对片面强调客观条件的制约,导致消极无为,放弃权利(2分)。
题目分析:
本题第一问要求运用《政治生活》有关公民权利和政务公开的知识,分别分析“市民不满意”“刘某被拘”的原因。本题的原理限定为“公民权利和政务公开”,题型为原因类的,材料限定为“市民不满意”“刘某被拘”,答题时注意分两个方面来回答,其中市民不满意的原因主要有两点,一个是公民具有监督权;二是相关部门没有做到依法行政,没有创造条件让群众监督。“刘某被拘”的原因是其没有正确地行使权利,没有做到公民的权利和义务是统一的。在行使权利时侵犯了别人的合法权益。
本题第二问要求结合材料二,从物质与意识辩证关系原理出发,指出公民正确行使权利必须坚持的方法论原则;并进一步阐述贯彻这一原则的具体要求。注意本问分两小问只有在正确回答第一小问的基础上才有可能正确回答第二问,否则就会失掉大部分分数,公民正确行使权利必须坚持的方法论原则是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这样,本问就变成了如何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联系课本知识,我们可以从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尊重客观规律结合起来等角度作答,回答措施类题目的时候思维要完整,要补充上注意的问题,本题既要从正面回答应该如何贯彻这一原则,还要从反面来回答应该注意的问题,本题就要回答上反对唯意志主义倾向,反对消极无为的做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