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综合

读图文资料,回答下列问题。(22分)

表:重庆气候资料(29.6°N,106.5°E,海拔 260 m)

1961-1990年1月2月3月4月5月6月7月8月9月10月11月12月
平均最低气温(℃)5.66.910.915.119.021.524.524.520.416.211.57.2
表3 武汉气候资料(30.6°N,114.1°E,海拔 23m)

1961-1990年1月2月3月4月5月6月7月8月9月10月11月12月
平均最低气温(℃)-0.51.46.112.217.721.825.224.619.413.47.21.5
(1)对比说明重庆和武汉两地冬季气温特征的差异及其形成原因。(5分)

三峡水电站是中国西电东送工程中线的巨型电源点。

(2)说出三峡工程建成后重庆段河流水文特征的突出变化。(2分)

(3)说出西电东送工程中线通道的电能产生方式。指出电能输出的具体方式(3分)

谚曰“湖广熟,天下足”。从明朝中后期开始,江汉平原就已成为全国商品粮棉基地,但长期以来,其农业生产常常受到不利的自然条件影响。

(4)说明江汉平原农业生产的不利气候条件。(4分)

2011年夏季,暴雨连降武汉,每一次都导致武汉发生内涝,有网友为此调侃:“到武汉看海!”武汉曾是全国仅有的“百湖之市”,而今全市中心城区现存的湖泊只有38个,“杨汊湖”、“东沙湖”等诸多湖泊已不见水,只剩一个带“湖”字的地名。针对武汉等城市雨涝严重的现象,有人提出推广使用渗水砖的建议。

(5)结合图表及上述资料,概括说明近年来武汉城市内涝严重的原因,并简述推广使用渗水砖对城市地理环境的有利影响。(8分)

答案

(1)(5分)重庆冬季平均最低气温高于武汉(1分),重庆最冷月(或1月)平均最低气温在0℃以上(1分),武汉最冷月(1月)平均最低气温在0℃以下(1分)。

原因:重庆纬度位置比武汉低(1分),重庆受周围山地阻挡,冷空气不易入侵(1分)。

(2)(2分)河流水位升高(1分),流速变缓。(1分)

(3)(3分)水电(2分)高压输电线路输电或国家电网。(1分)

(4)(4分)季风气候,降水变率大,水旱灾害频繁(2分);冬半年气温偏低,易发生冻害。(2分)

(5)(8分)形成原因:降水量大且集中;热岛效应加剧城市极端气候;湖泊减少,湖泊调蓄功能减弱;地势低平,地表硬化(面积大)、绿地少,下渗少,排水不畅,(或城市规划缺乏远见,城市防洪不符合水循环原理),导致城市内涝。(答对一点得1分,共4分。答案合理可酌情给分)

有利影响:有利于减少地表径流迅速汇集而产生的积水;有利于下渗形成地下水,保证植被生长;有利于增加城市大气湿度;有利于促进水循环。(答对一点得1分,共4分)

题目分析:

(1)读表格分析,因为重庆纬度位置比武汉低,由于周围山地阻挡,冬季冷空气不易入侵,所以重庆冬季平均最低气温高于武汉,重庆最冷月(1月)平均最低气温在0℃以上,武汉最冷月(1月)平均最低气温在0℃以下。

(2)三峡工程建成后大坝到重庆江段,由于三峡蓄水导致水位上升,必然导致落差变小流速减慢。

(3)西电东送中线工程是将长江中上游的水电输往下游地区及华东一带;运输方式采用高压输电线路输电。(4)江汉平原是亚热带季风气候,降水季节变化,年际变化大,降水变率大,6月份的梅雨天气,7月份的伏旱天气先后影响该地,加上夏秋季节台风的影响,水旱灾害频繁。冬半年受北方强冷空气影响,气温偏低,易发生冻害。

(5)考查武汉城市内涝产生的原因:降水、地形、城市建设、湖泊调蓄能力降低等;渗水砖的好处:主要从对水文、生物、大气等方面的影响分析。

单项选择题
选择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