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实验题

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通过以下步骤提取海带中的碘:

①将海带晒干灼烧成灰   ②将海带灰浸泡得其悬浊液   ③过滤得含碘离子的溶液   ④向该溶液中加入适量Cl2置换出碘   ⑤对含碘溶液进行一系列的提取后得碘单质

(1)灼烧过程可在下列那种仪器中进行_____________

A.烧杯

B.试管

C.蒸发皿

D.坩埚(2)过滤用到的三种玻璃仪器主要                                       

(3)用有机溶剂将碘从水中提取出来需用到下列哪套装置                   

(4)若用四氯化碳作溶剂进行提取,则分层后下层物质为                        

答案

(1)D  (2)烧杯、玻璃棒、漏斗  (3)b      (4)碘的四氯化碳溶液

题目分析:(1)坩埚用于固体的灼烧。(2)过滤用到的玻璃仪器:烧杯、玻璃棒、漏斗(3)萃取装置用分液漏斗。(4)四氯化碳的密度比水大,故分液后在下层,且溶有碘,故下层物质为碘的四氯化碳溶液。

单项选择题
单项选择题

迄今地质学界在对地壳各种金属矿床形成机制的论述中,最流行的说法之一是“热液作用论”,即认为在岩浆结晶过程中,会随着花岗石的冷却而分离出含有大量矿物元素化合物的高温“热液”,这些“热液”渗入花岗岩层或围岩裂隙中继续冷却,其矿物金属化合物释出和沉积,裂隙便成为含有硅石和金属矿物的矿脉。俄罗斯科学院院士、莫斯科大学地质系教授马拉库舍夫根据长期地质考察和实验提出,不是“热液’’的这种沉积作用,而是盐熔体的富集作用导致在地壳中形成锡、钨、铝等金属矿床。俄罗斯地质矿物学博士波特诺夫教授最近在《科技新闻》杂志上撰文说,马拉库舍夫认为只有在岩浆熔体为不均质并从中分离出“盐熔体”时,才会出现矿物金属的富集。盐熔体中矿物金属含量可比岩浆熔体高一个数量级,其富集效应具有选择性,例如氟化物在硅石熔体中吸收钨的“本领”高强,磷酸盐和氯化物也有很强的集钨性能,而氟化物对锡就没有多少亲和性。盐熔体由碱性硅化物和矿物盐两部分组成。它们在温度降低时会彼此起反应而生成石英矿脉和金属矿脉。马拉库舍夫还指出,分层(片状)结构是含矿花岗岩的一大特征。例如,在布里亚梯锡钼矿就发现有某些花岗岩石英熔体成分分层结构。据测定,石英熔体成分的分层效应温度是908摄氏度。

对本文提供的信息,理解不正确的是()。

A.一些金属矿床在地壳中形成,不是由于“热液”的沉积作用,而是由于盐熔体的富集作用,这是马拉库舍夫根据长期地质考察和实验提出的

B.马拉库舍夫提出“富集成矿”的理论后,波尔特诺夫教授又在《科技新闻》杂志上撰文加以阐发

C.马拉库舍夫还发现,布里亚梯锡钼矿有某些花岗石熔体成分分层结构的特点,因此得知分层(片状)结构是含矿花岗岩的一大特征

D.波尔特诺夫教授基本同意马拉库舍夫的观点,同时又对出现矿物金属的富集的条件提出了自己的见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