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论述题

(10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如今,我国许多公民选择通过网络表达心声。

“秦火火”熄火

2014年4月17日,备受关注的“网络推手”秦志晖(网名秦火火)诽谤、寻衅滋事一案,在北京市朝阳区人民法院依法作出一审判决:以诽谤罪判处秦志晖有期徒刑2年,以寻衅滋事罪判处有期徒刑1年6个月,决定执行有期徒刑3年。据统计,“秦火火”2010年注册微博后,造谣及传谣共计约3000条信息,不但利用谣言继续攻击杨澜、张海迪等名人,还将矛头对准了铁道部、红十字会,造成恶劣社会影响,严重危害社会秩序。另外,现实世界真实信息的欠缺透明、公开也给了网络谣言得以滋生的土壤,有些时候,正是有些政府部门的出言不当、对事实真相的捂着盖着藏着,把网民逼进了网络谣言的陷阱,让网民很容易被“忽悠”。

结合材料,运用政治生活知识,谈谈“秦火火”事件对我国政府和公民的启示。(10分)

答案

①“秦火火”利用微博进行造谣,(1分)启示网民应坚持权利与义务相统一的原则,(2分)行使言论自由权时应履行遵守宪法和法律的义务(1分),自觉维护国家安全、荣誉和利益,(1分);坚持个人利益与国家利益相结合原则(1分);有些政府部门出言不当、隐瞒事实真相(1分)启示我国政府应坚持依法行政,(1分)增强工作的透明度,实行政务公开,(1分)坚持对人民负责,坚持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1分)

题目分析:“秦火火”事件属于网络造谣的行为,作为公民应该积极行使权利,自觉履行义务,不造谣、不传谣、不信谣,坚持权利与义务相统一、个人利益与国家利益相结合的原则,遵守宪法和法律,依法有序参与政治生活。作为政府,应该对人民负责,切实履行好政府职能,严厉打击网络造谣等违法犯罪活动,坚持依法行政,增强工作的透明度,实行政务公开,自觉接受人民监督。

填空题
选择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