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问答题

一、注意事项  1.《申论》考试,与传统作文考试不同,是对分析材料的能力、表达能力的考试。  2.作答参考时限:阅读资料40分钟,作答110分钟。  3.仔细阅读给定的资料,按照后面提出的“申论要求”依次作答。   二、资料  1.据河北省一些业内人士介绍,除医疗设备回扣外,药品回扣是医院一项重要的灰色收入。回扣分为明回扣和暗回扣,明回扣就是医院和药品公司建立业务来往时,双方就有约定,药品公司按销售量支付医院回扣;暗回扣更为隐秘,是针对药品公开招标采购而言的,同一类药品,中标的可能有好几家医药单位,医院卖谁不卖谁的随意性很大。为了提高各自药品的销售量,医药公司之间就展开了竞争,而竞争的内容之一,就是向医院提高药品的回扣率。因此,药品公开招标采购是为了杜绝药价虚高、暗箱操作问题,但这一目的并没有完全达到。  医护人员个人索要药品回扣几乎是公开的秘密。据河北省某医院一位负责人说,医生吃回扣主要依靠的是新药。所谓新药,就是医院还没有使用过的处方类药品。目前新药定价都很高,比如某种药品,其效能和阿斯匹林相同,但其价格却是阿斯匹林的十来倍。一种新药,成本价只有20元左右,但落到患者手中,价格却翻了几番。这么大的利润不仅仅只落到厂家,医生通过回扣也分享了一部分。  吃回扣的医院范围有多大这位负责人甚至认为,没有几家是清白的。但是,这一现象很难清除,医院本身也未必想清除。  2.2004年两会期间,一位政协委员怒斥医疗行业中存在的腐败问题,认为医疗腐败是造成很多人害怕进医院求医治病的原因之一。这位委员举了三个医院药品售价高得离谱的例子:西安某医院一针凯塞欣抗菌素售88元,就在这家医院大门外的药店里,同样型号、同一厂家的同一产品仅7元,医院售价高出药店近12倍;福建一医院神威参麦注射液售价112.7元,外边药房明码标价仅为18.6元,相差5倍;有人以同一种病在某城市进49家医院求医,医院所开药价从20元至250元不等。三个例子的结论是,如此大的差别,都说明很多医院的药价是失控的,随意性太大。  2005年两会间,一位全国政协委员接受记者采访时说,在药品的生产、流通、销售环节存在着太多的黑幕。这位从事了30多年医疗工作的医院院长说,只要换一个名字,一些厂商就敢把药卖出成本价几十倍甚至几百倍的虚高价格。一种核心成分为青霉素的感冒药针剂,成本仅6毛钱,加入一点无关紧要的成分后,价格狂升到150元到600元一支;几元钱的氟哌酸成分不变,换个包装就变成了100多元一盒的新药。药厂和药商将一些廉价而疗效好的药品改头换面,按“新药”重新定价,在医药界已经成为“公开的秘密”。  另一个问题当然是“公关”问题。一位医药代表透露,一种新药进医院,必须打通药剂科、临床主任、药房人员以及药事委员会等关节,最终能否进入,还得由院长拍板。一个环节出了问题,可能就坏了整个大事。而打通这些关节,都是需要以金钱开路的。据测算,一种普通新药在经过医院这一中介时,医院和医生以及医药代表,大约可提取零售价的一成多甚至数成。依照羊毛出在羊身上的定理,这部分钱最终会算进药品的成本里,转嫁到患者的身上。一个事实是,不久前,河北省某医院做出一项规定,将进医院的29种新药价格全部下调15%。医院院长说,其实下调20%利润都很大,调到目前程度只是考虑到这些药品全国一个价,调得太低没法给其它医院交代。  一个时常可见的事实是,当患者进医院时,医生热衷开的药并不是疗效好、价格低的老药,而是价格昂贵、疗效却可能相同的新药。这样做的原因很简单,一个利益分配问题在里边。这也是很多人抱怨医院收费太高,有病不敢治的原因之一。据卫生部2004年的统计,全国36%的居民生病后不去医院就诊,而是采取自我医疗的办法。农村自不待说,城市很多低收入阶层和没有参加医疗保险者,有了病也是能不进医院就不进医院。医疗腐败问题已不仅仅是败坏一个行业整体形象的问题,而且已经严重影响到普通大众的健康和生命。  3.自改革开放以来,医疗体制随社会福利的变革而相应变化,出现各种问题,其中一些腐败的问题为中国民众所诟病。这些问题的尖锐程度令社会所不能容忍。  近日,《半月谈》上也开始刊登这些问题,认为目前中国医疗领域腐败现象林林总总,但社会公认的腐败情况有以下数种:  一是暗吃“回扣”  表现最突出的就是“开单提成”(即吃“回扣”)。某些医生为了吃“回扣”,不顾病情乱开处方。中国医药的销售医院占85%,医药生产厂家在不择手段地抢滩医院这一巨大销售市场时,给医生的回扣是十分惊人的。一位业内人士讲,抗生素的回扣约为药价的15%,肿瘤药物的回扣是30%。某位患者因感冒去医院,医生竟开出830元的药方,患者未予理睬,到药店买了20多元的药,就治好了。  二是小病大检查  一个6岁女孩到杭州做阑尾炎手术,手术前竟然被做了104项化验和检查,连艾滋病化验都不放过。在西安,病人要拍X光片,医院把原有的X光机定为不清晰拍片,把内部集资新购的X光机定为清晰拍片,前者定价为25元,后者定价为100元。另外,经常可以遇到照了黑白“B超”,还要照彩色“B超”,照了核磁片,还要照“CT”片的情况。为了给医院创收或给小集体牟利,对病人不分青红皂白都要进行全面检查。  三是哄抬药价  西安某医院一药品售价88元,可就在医院大门外的药店里,同型号、同厂家的同样药品仅售7元。福建一医院某注射液售价是112.7元,外边药房明码标价是18.6元。有人同一种病在某城市向49家医院求医,医院所开药价从20―250元不等。如此大的差别,说明很多医院的药价是失控的,随意性极强。  四是索要贿赂  收红包最普遍的表现就是收取手术的专家点名费。尤其是从地方到大都市求诊的病人,不送红包是难以找到医院,难以找到病床的。很多医生还借“请外医”的名义收费和要红包,形成了很多医生到处走穴,互为收取红包开方便之门。  五是分节多收费  近日,社会各界都在讨伐“医生拿红包”,但令人大跌眼镜的是“红包”尚未禁绝,南京市一些医院的“会诊”又热起来。  昨日上午,一位患心脏病住进某大医院的张先生告诉记者,他可能要手术治疗,由于“禁红包令”的下发,医生不敢收红包了,但出了一个新“花头精”:请院外专家会诊。会诊费开价7500元,一番讨价后,一锤定音7000元。不但没有发票,还要亲自交到院外会诊医生手中。张先生说,这种手术根本不需外院会诊,本院医生完全可以胜任。会诊的根本目的是变相拿红包,而且比红包规格高。张先生分析,这7000元可能落人一个人或几个人腰包。作为投挑报李,外院的医生不久便会邀请这位医生去他们那里“会诊”,同样有不菲的会诊费。会诊费比“红包”含金量高,合法性强,不受任何约束。  无独有偶,还有一位叶先生,日前他因皮肤病住院开刀,主刀医生未收红包,但告知:“我们医院没有全麻医生,需请外院的来帮忙,但外请的费用要由病人自理。”无可奈何下,叶先生“放血”1000元  医疗腐败还表现在分解医疗程式,增加收费环节上。过去补一颗牙,两次15天 100多元即可完成。现在,同样的病在治疗环节上除增加照相外,还增加两次治疗,费用达900元以上。另外,因专家门诊可以多收挂号费,很多医院把大多数医生都转成了专家,造成有的医院连普通门诊挂号都没有。

用不超过350字的篇幅,提出解决给定资料所反映问题的方案。要有条理的说明,要体现针对性和可操作性。

答案

参考答案:(1)实施医药分业,从体制上解决“以药养医”问题。  把医院门诊药房分离出来,变成社会零售药店,独立经营,照章纳税。这是贯彻、落实国办发(2000)16号文件的重要内容,是从国家医药管理体制上解决“以药养医”、“药品虚高定价、防止购销活动中腐败现象”的根本性措施。  (2)加快推进社会医疗保险制度改革进程。  医疗保险制度改革的核心是:建立竞争机制,打破两个垄断,即“医院对病人的垄断,医生对处方的垄断”。  ①尽快落实消费者购药的自主选择权。  ②建立和完善医疗保险药品结算体系。  ③扩大社保定点药店数量。  (3)促进药品生产流通体制改革的快速进行。  (4)药品价格的确定应让市场经济的基本规律发生作用。  (5)药品购销方式应由企业自主决定。  (6)目前药品招标采购中介机构的做法应当停止。  (7)建立权威诊疗机制,使患者能通过比较来选择诊疗方案,消除不规范诊疗行为。

单项选择题
阅读理解与欣赏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1——4题。

暮色中的炊烟

迟子建

  炊烟是房屋升起的云朵,是劈柴化成的幽魂。它们经过了火光的历练,又钻过了一段漆黑的烟道后,一旦从烟囱中脱颖而出,就带着股超凡脱俗的气质,宁静、纯洁、轻盈、飘渺。

  炊烟总是上升的,它的气息天空是最为熟悉的了。但也有的时候气压过于低,烟气下沉,炊烟徘徊在屋顶,我们就会嗅到一种草木灰的气息,有点微微的涩,涩中又有一股苦香,很耐人寻味。

  这缕涩中杂糅着苦香的气息,常让我忆起一个与炊烟有关的老女人的命运。

  在北极村姥姥家居住的时候,我喜欢趴到东窗去望外面的风景。从东窗,还能看见她家的木刻楞房屋。这座房屋的主人是个俄罗斯老太太,我们都叫她老毛子。她是斯大林时代避难过来的,她嫁了个中国农民,是个马夫,生了两个儿子。那个在北极村的儿子为她添了个孙子,叫秋生,秋生呆头呆脑的,他 只知道像牛一样干活,见了人只是笑, 不爱说话,就是偶尔跟人说话也 是说不连续。秋生不像他的父母很少登老毛子的门,他三天两头就来看望他的奶奶。除了他,老毛子那里再没别人去了。

  那时中苏关系比较紧张,苏联的巡逻机常常嗡嗡叫着低空盘旋,我方的巡逻艇也常在黑龙江上徘徊。不过两国的百姓却是友好的,我们到江边洗衣服或是捕鱼,如果看见界河那侧的江面 上有小船驶过,而那船头又站着人的话,他们就会和我们招手,我们也会和他们招手。

  那时村中的人很忌讳和她来往,因为一不留神,就 会因此而被戴上一顶“苏修特务”的帽子。她也不喜欢与村中人交往,从不离开院门,只呆在家里和菜园中 。她个子很高,虽然年纪大了,但一点也不驼背。她喜欢穿一条黑色的曳地长裙,戴一条古铜色三角巾。她的皮肤非常白皙,眼窝深深凹陷,那双碧蓝的眼睛看人时非常清澈。我姥姥不喜欢我和她说话,但有两次隔着栅栏她吆喝我去她家玩,我就跃过栅栏,跟着她去了。我至今记得她的居室非常整洁,北墙上悬挂着一个座钟,座钟下面是一张紫檀色长条桌,桌上喜欢摆着两个碟子,一只装着蚕豆,一只装着葵花子,此外还有一个茶壶、一个茶盅和一副扑克牌。这些东西展现了她家居生活的情态,喝茶,吃蚕豆,嗑瓜子,摆扑克牌。她把我领到家后,喜欢把我抱起,放在一把椅子上。我端端正正地坐着的时候,她就为我抓吃的去了。蚕豆、瓜子是最常吃的,有的时候也会有一块糖。与她熟了后,她就教我跳舞,她喜欢站在屋子中央,扬起胳膊,口中哼唱着什么,原地旋转着。

  她旋转的时候那条黑色的裙子就鼓胀起来了,有如一朵盛开的牵牛花。北极村的很多老太太都缠过足,走路扭扭摆摆的,且都是小碎步;而老毛子却是个大脚片子,她走起路来又稳又快,我那时把她爱跳舞归结为她拥有一双自由的脚,并不知道一双脚的灵魂其实是在心上。

  那些不上她家串门的邻居,其实对老毛子也是关心的。他们从两个途径关心着她:一个是秋生,一个就是炊烟了。人们见了秋生会问他:秋生,你奶奶身体好吗?秋生嘿嘿地笑,人们就知道老毛子是硬朗的。而我姥姥更喜欢从老毛子家的烟囱观察她的生活状况,那炊烟总是按时按晌地从屋顶升起,说明她生活得有滋有味的,很有规律。大家也就很放心。

  老毛子在冬季时静悄悄地死了,她是孤独地离开这个冰雪世界的。那几天秋生没过来,人们是通过她家的烟囱感觉她出了事的。住在她家后一趟房的人家,每天早晚抱柴生火时,总要习惯地看一眼老毛子的烟囱,结果她连续两天都没有发现那烟囱冒出一缕炊烟,知道老毛子大事不好了 ,于是喊来她的家人,进屋一看,老毛子果然已经僵直在炕上了。

  从那以后,我再也没有在暮色苍茫的时分看到过那幢房屋飘出炊 烟,尽管村子里其它房屋的炊烟仍然妖娆地升起,但我总觉得最美的一缕已经消逝了。

1、文章以“暮色中的炊烟”为题目有什么好处?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我那时把她爱跳舞归结为她拥有一双自由的脚,并不知道一双脚的灵魂其实是在心上”,结合上下文,理解这句话在文中的含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从全文看,北极村人有哪些性格特点?请简要概括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文章结尾说“尽管村子里其它房屋的炊烟仍然妖娆地升起,但我总觉得最美的一缕已经消逝了”,结合全文,具体分析作者这样表达的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