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综合

读下面图文材料,按要求回答各题。(3小题,共22分)

2013年9月3日至13日,国家 * * 习 * * 对中亚四国进行国事访问,出席二十国集团领导人第八次峰会和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元首理事会第十三次会议,受到国际社会高度关注。此访全面提升了中国与中亚四国的双边关系,对完善全球经济治理以及推动上合组织健康务实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1)比较A、B两地年降水量的大小,并分析其形成原因。(6分)

(2)中国已成为甲国第一大贸易伙伴。试从地理角度分析甲国与中国开展经济合作的有利条件。(8分)

(3)乙国是中亚地区最大的产棉国和原棉出口国,被誉为“白金之国”。试运用地理环境整体性原理,分析说明乙国扩大棉花种植面积对地理环境产生的影响。(8分)

答案

(1) B>A (2分) ;原因:A地深居内陆,受海洋影响小,降水稀少;B地地处迎风坡,来自大西洋和北冰洋的水汽遇地形阻挡形成较多降水。(4分)

(2)(每点2分,共8分)

①甲国是我国陆上邻国,边境漫长,有利于发展边境贸易;

②甲国矿产资源丰富,经济欠发达,我国拥有资金、技术等优势,两国经济互补性强;

③欧亚大陆桥连接两国,交通便捷;

④甲国油气资源丰富,我国能源需求缺口大,合作前景广阔。

(3)

①乙国深居内陆,气候干旱(2分),②扩大棉花种植,大量引河水灌溉,造成河流下游流量减少,荒漠化加剧(2分);③同时导致地下水水位上升,盐碱化加剧(2分);④入湖水量减少,湖泊萎缩(2分)。

题目分析:

(1)从等降水量线的数值分析,A地的年降水量在100mm以下,B地的年降水量在600mm以上;其原因是A地深居内陆,海洋水汽难以到达,所以降水少,而B地从等高线地形图分析,处在来自大西洋和北冰洋的水汽的迎风坡,所以多地形雨。

(2)从地理位置分析,甲国是我国陆上邻国,距离近,且边境漫长,有利于发展边境贸易;从资源分析,甲国矿产资源丰富,经济欠发达,对资源的消费量和开采量少,资源优势难以转变成经济优势,而我国拥有资金、技术等优势,对资源的需求量大,所以两国经济互补性强;从交通条件分析,欧亚大陆桥连接两国,交通便捷,便于交往;从能源分析,甲国油气资源丰富,我国能源需求缺口大,合作前景广阔。

(3)地理环境整体性原理是指周围的各自然要素中一个自然要素发生变化,那么其他因素也会变化。乙国深居内陆,气候干旱,光照强,而扩大棉花种植,会引起大量引河水灌溉,造成河流下游流量减少,荒漠化加剧;因灌溉使地下水位上升,引起土地盐碱化加剧和入湖水量减少,使湖泊萎缩。

单项选择题
选择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