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问答题

简述长城的修筑历史、基本结构及作用,并列出河北境内长城的主要景点及特点。

答案

参考答案:

长城修筑的历史悠久,工程雄伟浩大,是世界少有的奇迹。修建长城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公元前9世纪的周代,当时周宣王为防御北方民族的侵袭曾修建了列城和烽火台。公元前7世纪,许多诸侯国,如赵、燕、秦等,都修建了自己的长城,以防邻国的入侵。公元前22l年,秦始皇灭六国,统一全国。不久,便下令开始修筑长城,把秦、燕、赵等国北部的长城连接起来,并加以增筑、扩建,筑成西起临洮、东达辽东的秦长城。秦长城西起今甘肃东部,经今甘肃、宁夏、陕西、山西、内蒙古、河北和辽宁等省、自治区、直抵鸭绿江,长达5000多干米。自秦始皇以后,凡是统治着中原地区的朝代,几乎都要修筑长城。根据历史文献记载,前后有20多个诸侯国家和封建王朝修筑过长城,若把各个时代修筑的长城加起来,大约有10万里以上。其中汉武帝就数次修筑长城,用来保护河套、陇西等地以及东西往来的交通。明朝是最后一个大修长城的朝代,今天人们所看到的长城多是此时修筑。明朝在“外边”长城之外,还修筑了“内边”长城和“内三关”长城。秦、汉、明3个朝代所修长城的长度都超过了1万里。清朝时期,虽然停止了大规模的长城修筑,但也曾在个别地方修筑了长城。可以说自春秋战国时期开始到清代的2000多年一直没有停止过对长城的修筑。修筑长城的工程之巨大,确实惊人,仅以明代修筑的长城估算,需用砖石5000万立方米,土方一亿五干万立方米。如用来铺筑宽10米、厚35厘米的道路,可以绕地球两周有佘。历代为修筑长城动用的劳动力数量也十分可观。据历史文献记载:秦代修长城除动用三十至五十万军队外,还征用民夫四五十万人,多时达到一百五十万人。北齐为修长城一次征发民夫一百八十万人。隋史中也有多次征发民夫数万、数十万乃至百万人修长城的记载。当时没有任何机械,全部劳动都得靠人力,而工作环境又是崇山峻岭、峭壁深壑。可以想见,没有大量的人群进行艰苦的劳动,是无法完成这项巨大工程的。长城作为防御工程,它翻山越岭,穿沙漠,过草原,越绝壁,跨河流,其所经之处地形之复杂,所用结构之奇特,在古代建筑工程史上可谓一大奇观。在沙漠地区,干里流沙,缺少砖石,汉长城采用当地出产的砾石和红柳,利用了红柳枝条、芦苇与砂粒层层铺筑的结构,可称得上是“巧夺天工”的创造。这样修筑的长城,城体非常坚固,经历两干多年风沙雨雪的冲击,不少地段仍屹立高达数米。在西北黄土高原地区,长城大多用夯土夯筑或土坯垒砌,其坚固程度不亚于砖石。如甘肃的嘉峪关长城墙体,修筑时专门从关西十多公里的黑山挖运黄土,夯筑时使夯口相互咬实,这种墙体土质结合密实,墙体不易变形裂缝。明代修筑长城以用砖、石砌筑和用砖石混合砌筑为主。墙身表面用条石或砖块砌筑,用白灰浆填缝,平整严实,草根、树根很难在缝中生长,墙顶有排水沟,排除雨水保护墙身。在辽宁境内,明代辽东镇的长城有一种叫山险墙、劈山墙的,利用悬崖陡壁,稍微把崖壁劈削一下就成为长城了。还有一些地方完全利用危崖绝壁、江河湖泊作为天然屏障,真可以说是巧夺天工了。长城,作为一顶伟大的工程,成为中 * * 的一份宝贵遗产。

单项选择题 A1型题
单项选择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