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问答题


(答案中的金额单位以万元表示,有小数的,保留两位小数,两位小数后四舍五入。)
甲股份有限公司为上市公司(以下简称甲公司),系增值税一般纳税人,适用的增值税税率为17%。甲公司2009年度财务报告于2010年4月10日经董事会批准对外报出。报出前有关情况和业务资料如下:
(1)甲公司在2010年1月进行内部审计过程中,发现以下情况:
①2009年12月1日,甲公司向乙公司销售5000件健身器材,单位销售价格为1000元,单位成本为800元,开出的增值税专用发票上注明的销售价格为500万元,增值税税额为85万元。协议约定,在2010年2月28日之前有权退还健身器材。健身器材已经发出,款项尚未收到。假定甲公司根据过去的经验,估计该批健身器材退货率约为10%。健身器材发出时纳税义务已经发生,实际发生销售退回时有关的增值税税额允许冲减,至2009年12月31日,上述商品尚未发生退货。甲公司2009年度会计处理如下: 2009年12月1日发出健身器材时
借:应收账款 585
贷:主营业务收入 500
应交税费一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 85
借:主营业务成本 400
贷:库存商品 400
②2009年12月1日,甲公司与丙公司签订合同销售C产品一批,售价为3000万元,成本为2400万元;当日,甲公司将收到的丙公司预付货款2000万元存入银行。2009年12月31日,该批产品尚未发出,也未开具增值税专用发票。甲公司据此确认销售收入2000万元、结转销售成本1600万元。
③2009年12月31日,甲公司一项无形资产的账面价值为200万元,当日,如将该无形资产对外出售,预计售价为95万元,预计相关税费为5万元;如继续持有该无形资产,预计在持有期间和处置时形成的未来现金流量的现值总额为50万元。甲公司据此于2009年12月31日就该无形资产计提减值准备150万元。
④甲公司2009年发生了950万元广告费支出,发生时已作为销售费用计入当期损益。税法规定,该类支出不超过当年销售收入15%的部分允许当期税前扣除,超过部分允许向以后年度结转税前扣除。甲公司2009年实现销售收入5000万元。
该暂时性差异符合确认递延所得税资产的条件,但甲公司2009年12月31日未确认递延所得税资产。
⑤2009年4月5日,甲公司从丙公司购入一块土地使用权,实际支付价款1200万元,土地使用权尚可使用年限为50年,按直线法摊销,购入的土地用于建造公司厂房。2009年10月10日,厂房开始建造,甲公司将土地使用权的账面价值计入在建工程,并停止对土地使用权摊销。至2009年12月31日,厂房仍在建造中。甲公司相关会计处理如下:
借:管理费用 12
贷:累计摊销 12
借:在建:工程 1188
累计摊销 12
贷:无形资产 1200
(2)2010年1月1日至4月10日,甲公司发生的交易或事项资料如下:
①2010年1月12日,甲公司收到戊公司退回的 2009年12月从其购入的一批D产品,以及税务机关开具的进货退出相关证明。当日,甲公司向戊公司开具红字增值税专用发票。该批D产品的销售价格为200万元,增值税税额为34万元,销售成本为160万元。至2010年1月12日,甲公司尚未收到销售D产品的款项。
②2010年3月2日,甲公司获知庚公司被法院依法宣告破产,预计应收庚公司款项300万元收回的可能性极小,应按全额计提坏账准备。甲公司在2009年12月31日已被告知庚公司资金周转困难可能无法按期偿还债务,因而相应计提了坏账准备200万元。
(3)其他资料:
①上述产品销售价格均为公允价格(不含增值税);销售成本在确认销售收入时逐笔结转。除特别说明外,所有资产均未计提减值准备。
②甲公司适用的所得税税率为25%;2009年度所得税汇算清缴于2010年2月28日完成,在此之前发生的2009年度纳税调整事项,均可进行纳税调整;假定预计未来期间能够产生足够的应纳税所得额用于抵扣暂时性差异。不考虑除增值税、所得税以外的其他相关税费。
③甲公司按照当年实现净利润的10%提取法定盈余公积。
要求:

判断资料(1)中相关交易或事项的会计处理,哪些不正确(分别注明其序号)。

答案

参考答案:

解析:资料(1)中交易或事项处理不正确的有:①、②、③、④、⑤。

单项选择题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科学劳动是社会劳动的一般劳动。这种劳动,既取决于今人的协作,又取决于前人的劳动成果。不论古人的还是今人的劳动成果,都表现为一定形式的知识(如图书和情报)。这些知识在进入新的科学劳动中,都是以科学劳动资料的形式出现的。科学家的创造力只有得到科学资料,才能进行创造性劳动,就像“活劳动”只有抓住“死劳动”,才能进行物质劳动一样。知识作为科学劳动资料具有极为特殊的使用价值。

任何物质产品,都会因消费而消失,而知识却在“消费”中永生。任何物质产品交换中都会因为“给了别人,自己就没有了”,而知识却在交流中“给了别人,自己仍然有”。物质产品的消费往往是以其载体灭亡,其信息的毁灭性消费方法进行的,而知识的“消费”过程则不会亡其载体、灭其信息,而是从不同的载体上不断转移,或者由非生命载体向生命载体转移,或者是由生命载体向非生命载体转移。

物质产品的主要属性,在生产它的过程中便一次性地确定下来。牙膏对于消费者来说主要是清洁牙齿,保护口腔;衣服对消费者来说,主要是保暖身体美化生活。但是知识不然,同是一种知识,对于不同知识结构的“消费者”来说,用场各不相同。同一种无线电知识,家庭主妇的“消费”,仅在于开关电视机;工程师的“消费”,表现为从微电子学的观点,探索改进工艺的途径;科学家的“消费”则表现为使用奇妙的微分方程获得电脑的最新理论。可见,知识的使用价值,表现出明显的多层次现象……

正因为知识的使用价值的再生性,这便带来知识使用价值的第四个特征:馈赠性。知识像一切社会生产力一样,表现了自然的巨大的馈赠性。社会只要把知识生产出来,就无须再费分文了。比如,我们今天利用牛顿定律,无须向英国交税。知识是全人类共同的财富,是大家共享的特殊资源,向自然索取馈赠,最关键是向知识索取馈赠。我们今天建设四个现代化,必须充分利用知识在使用价值上的馈赠性。

第四自然段中谈到了知识使用价值的第三个和第四个特征:再生性、馈赠性,请指出另外两个特征()。

①实用性

②永久性

③交换性

④多层次性

A.①②

B.②④

C.③④

D.②③

判断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