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默写题

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8分)

小题1:黄鹤之飞尚不得过,       。(李白《蜀道难》)

小题2:       ,不尽长江滚滚来。(杜甫《登高》)

小题3:此情可待成追忆,       。 (李商隐《锦瑟》)

小题4:       ,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苏轼《定风波》)

小题5: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       。(柳永《雨霖铃》)

小题6:       ,水随天去秋无际。(辛弃疾《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

小题7:谷与鱼鳖不可胜食,材木不可胜用,       。(孟子《寡人之于国也》)

小题8:君子生非异也,       。 (荀子《劝学》)

答案

小题1:猿猱欲度愁攀援       

小题2:无边落木萧萧下

小题3:只是当时已惘然        

小题4:回首向来萧萧处

小题5:晓风残月     

小题6:楚天千里清秋

小题7: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

小题8:善假于物也

(每小题1分,有错、漏、添字的该小题不得分)

题目分析:小题1要注意“度”的字形;小题2注意“萧”的字形;小题3注意“惘”的字形;小题4注意“萧”字的形旁;小题5注意“晓”的准确记忆;小题6注意“清”字的形旁;小题7与小题8注意不要漏掉虚词“也”。平时复习应强化名篇名句的反复诵读,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

阅读理解与欣赏

材料概括分析题(15 分)

鲁迅说:“汉文慢慢壮大是时代使然,但华丽好看,却是曹丕提倡的功劳。”曹丕认为人寿有限,而文章可流传不朽。可见曹丕讲求和提倡文章华美是与他对人生“不朽”的追求相联系的。这样一来,魏晋文学及其形式本身,其价值和地位便大不同于两汉。在汉代,文学实际总是宫廷玩物。司马相如、东方朔这些专门的语言大师都是皇帝弄臣,处于“俳优畜之”的地位。在两汉,文学与经术没有分家,门阀大族累世经学,家法师传,是当时的文化保存者和垄断者。他们认为真正有价值有意义能传之久远以至不朽的,只有由文学表达出来的他们个人的思想、情感、精神、品格,从而刻意作文,确认诗文具有自身的价值意义,不只是功利附庸和政治工具。自魏晋到南朝,讲求文辞的华美,文体的划分,文笔的区别,文思的过程,文作的评议,文理的探求,以及文集的汇纂,都是前所未有的现象。它们成为这一历史时期意识形态的突出特征。从玄言诗到山水诗,则在创作题材上反映了这种自觉。文的自觉要求用形象来谈玄论道和描绘景物。在具体创作批评上也是如此。曹植当时具有很高的文学地位,钟嵘比之为“譬人伦之有周孔”。从他开始,讲究诗的造词炼句。正是这一点,使他能作为创始代表,将后世诗词与难以句摘的汉魏古诗划了一条界限。它从一个极端,把追求“华丽好看”的“文的自觉”这一特征表现出来了。

(节选自李泽厚《美的历程》,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有删改)

小题1:根据文意,汉代文学有什么特点?请加以概括。(6分)

小题2:请具体解释“人伦之于周孔”在文中的作用。(3分)

小题3:试分析东晋谢灵《登池上楼》一诗中名句“池塘生春草,园柳变鸣禽”如何体现“文的自觉”。(6分)

单项选择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