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图甲、乙分别是我国西部内陆某河流流域的区域划分及其土地类型面积较长时期的变化统计资料。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小题1:Ⅰ区域土地类型的变化对Ⅱ区域生态环境的主要影响是
A.河流径流量增加
B.土地荒漠化加剧
C.水土流失严重
D.洪涝灾害多发小题2:从Ⅱ区域土地利用类型的变化可以推测
A.图示期间年平均气温升高
B.图示期间人口大幅度增加
C.图示期间铁路、公路密度加大
D.图示期间水资源日趋紧张
小题1:B
小题2:D
题目分析:
小题1:读图,该河位于我国西北内陆,从土地利用类型的变化可以看到,Ⅰ区域土地类型的变化是灌木林、高草地面积减少,旱地面积增加,说明人类不合理活动导致Ⅰ区域植被破坏严重,涵养水源的能力降低。对Ⅱ区的影响从图中可以看到,因水源减少,Ⅱ区域水浇地面积减少,旱地面积增加,土地荒漠化加重,所以A错,B对。西北地区降水少,水土流失问题较不严重,C错。洪涝灾害也少,D错。
小题2:西北地区是内流区域,河流补给以冰雪融水为主,平均气温升高,冰雪融水多,河流水量应该变大。图中Ⅱ区域水浇地面积减少,旱地面积增加,说明河流水量减少,所以A错。从图中看到,农居地减少,所以人口不可能 大幅增加,B错。图中数据不能显示出交通线路密度的变化,C错。水浇地减少,旱地面积增加,说明水资源不足,供应日趋紧张,D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