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单项选择题

2010年全国城镇私营单位就业人员年平均工资为20759元,同比增长14.1%.增幅提高7.5个百分点;城镇私营单位就业人员年平均工资由高到低依次是东部、西部、东北和中部,分别是22708元、18640元、18532元和17252元。四大区域年平均工资的增长率从高到低依次为:西部14.8%、东部14.5%、东北12.9%、中部12.0%。

与2009年相比,城镇私营单位年平均工资最高的三个行业分别是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31226元,金融业30513元,科学研究、技术服务和地质勘查业28886元:年平均工资最低的三个行业分别是公共管理和社会组织8900元,农、林、牧、渔业16370元,住宿和餐饮业17531元。

城镇非私营单位在岗职工年平均工资为37147元,同比增长13.5%。增幅提高1.5个百分点。与2009年相比,城镇非私营单位年平均工资最高的三个行业分别是金融业80772元,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66598元,科学研究、技术服务和地质勘查业57316元;年平均工资最低的三个行业分别是农、林、牧、渔业17345元,住宿和餐饮业23812元,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27229元。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2009年城镇非私营单位在岗职工年平均工资同比增速比城镇私营单位就业人员的快5.4个百分点

B.四大区域城镇私营单位就业人员年平均_T资及其增速由高到低排序一致的有2个

C.城镇私营单位年平均工资排行倒数第二的行业和城镇非私营单位的一致

D.城镇非私营单位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在岗职工年平均工资不到城镇非私营单位的80%

答案

参考答案:C

解析:

A项,2009年城镇非私营单位在岗职工年平均工资同比增速为13.5%-1.5%=12%,城镇私营单位为14.1%-7.5%=6.6%,则12-6.6=5.4个百分点,正确;

B项,四大区域城镇私营单位就业人员年平均工资由高到低排序为东部、西部、东北和中部,同比增速排序为西部、东部、东北、中部,排序一致的有2个,正确;

C项,城镇私营单位年平均工资排行倒数第二的行业是农、林、牧、渔业,城镇非私营单位的是住宿和餐饮业,错误;

D项,城镇非私营单位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在岗职工年平均工资是城镇非私营单位的7X.X%<80%,正确。

综上,答案选C。

综合题

(15分)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一 自1939年9月17日苏联出兵波兰一直到1941年7月,波苏之间不存在正式的外交往来。苏联驻英国大使迈斯基也“从未同波兰流亡政府 * * 西科尔斯基或他的政府部长们打过交通。”

1941年6月22日苏德战争的爆发,6月23日西科尔斯基向波兰国内发表广播讲话,表示愿意恢复同苏联政府的外交关系,要求苏联政府释放被监禁在苏联的波兰人。7月30日波兰政府同苏联在英国签订了《波苏条约》,规定,苏联政府同意在其领土上组建一支波兰军队,这支军队在行动上隶属苏联最高统帅部,波兰军队可派一名代表参与其中。   

材料二  1941年8月12日,苏联签发针对波兰人的大赦令,被监禁的波兰人陆续获得自由,他们成为即将组建的波兰军队的人员主要来源。但波兰军队武器粮食供应不足,缺乏军官,波兰军队所处的困境和苏方所采取的“消极”立场,促使西科尔斯加紧实施早已有之的从苏境内撤离这支军队的想法。英国也积极支持波方的撤离行动。但是,斯大林明确反对“我明白英国有许多事情需要波兰士兵去做。……英国需要你的士兵。”最后斯大林还是同意“两三个师可以离开”。

波兰军队的撤离,是由于其在苏联境内遇到了不可克服的困难,但其背后则是波苏两个民族之间历史上形成的积怨,相互猜忌,甚至相互仇视。同意在苏联领土上组建一支波兰军队,完全是斯大林对西方友好姿态的展现,是由于政治上的考虑,是企图获得来自英美援助的权宜之计。

从某种程度上说,此阶段的波苏关系实质就是英苏关系。西科尔斯基签订波苏条约是“得到英国政府继续支持的唯一出路……。”英国政府之所以牺牲波兰的利益,是基于它的战略考虑,战时加强与苏联的军事合作,共同打败轴心国;战后与苏联一同对欧洲秩序做出重新安排。

——摘编自耿志《1941年至1942年波兰军队在苏联的组建与撤离》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波兰军队在苏联组建和撤离的原因。(9分)

(2)简要说明从波兰军队在苏联的组建和撤离折射出苏联、英国、波兰三国之间怎样的国家关系。(6分)

第一问,

判断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