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综合题

(15分)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英国的兴衰说明了一个道理:一国的振兴和强大靠的是制度性创新,英国从500年前开始崛起,就是因为它在许多关键时刻站在历史的前沿,创造了历史的未来。

——摘自齐世荣主编《15世纪以来世界九强兴衰史》

村料二 游行队伍中有来自新南威尔士的骑兵……加拿大的轻骑兵……驻纳塔尔的皇家苏格兰龙骑兵卫队……比卡内尔的骆驼骑兵……北婆罗洲割取敌人首级做战利品的迪雅克人……香港的中国警察……马来人、僧伽罗人,以及来自尼日尔和黄金海岸的豪萨人……

——摘自《剑桥插图大英帝国史》

材料三 挪罗齐在担任(印度)国大党 * * 时致辞说,从宪政改革走向代议制“这新的一课”,“我们是仅仅靠自由的英国文明之光在亚洲专制主义的黑暗中学到的”。

——摘自马克垚《世界文明史》

(1)阅读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分析,英国的崛起与哪些“制度性创新”有关?(2分)英国历史上是如何进行这些“制度性创新”的?(6分)

(2)材料二反映了英国发展的哪一历史阶段?推动英国走入这一历史阶段的决定性因素是什么?(2分)

(3)结合材料二、材料三以及所学知识,分析指出英国的崛起对世界历史的影响。(5分)

答案

(1)君主立宪制下的资产阶级代议制,大工厂制、灵活的经济制度;通过“光荣革命”确立了资产阶级代议制,之后经过1721年活尔波尔改革、1832年议会制改革使代议制日趋成熟;通过工业革命建立大工厂制;16世纪采取重商主义政策、建立东印度公司;19世纪宣布自由贸易是英国国策、对外推行“炮舰政策”等。(8分)

(2)“日不落帝国”阶段,决定性因素是工业革命。(2分)

(3)英国崛起后在世界范围内进行殖民活动,将亚、非、拉美等许多地区纳入世界市场,使其成为英国的殖民地,世界格局为之改变;英国的崛起也把先进的资本主义思想与制度带向了世界。(5分)

综合题

(14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思潮与国情

材料一 “辛亥革命时期的人文思潮……虽然有对人的价值的发现,但它的灵魂不是对个人理性的高度赞扬,而是将个人价值的实现与国家和民族的独立解放紧密联系在一起。”

——张岂之《中国历史十五讲》

(1)根据材料一概括“辛亥革命时期的人文思潮”的突出特点,(2分)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形成这种特点的原因。(2分)

科技与发展

材料二 “在18世纪,中国似乎又一次处于开拓技术和经济变革的关头……但中国的这一系列成就,同医学和药物学及其应用一样,主要是累积的经验发现,而不是系统的或持久的科学探索的结果。儒教对于不能直接感觉的东西根本不愿做抽象的推理或思考;学识集中在儒教经典和过去有关的记载,认为这些才能指导当前和未来。……中国的手工业者技艺高超,极具创造性,但很少涉足理论或实验,他们大多数甚至是文盲。学者们视一切体力劳动为低级,甚至蔑视实验工作。然而,正是理论、构思、实验和实践的结合,产生了现代西方科学和技术成就。但这一切都未能止步于已经高度发展水平上的中国发生。”

——罗兹·墨菲《亚洲史》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8世纪中西科技有何差异。(4分)

传统与现代

材料三 近代中国最伟大作家鲁迅那样的一些抱怨最深的人完全拒绝它(传统文化),……鲁迅和其他一些人一针见血地指出,所有这一切的原因不在于外国的侵略、占领和特权,而存在于中国传统的腐朽之中,这个传统曾经一度光荣且成就辉煌,但现在已经可悲地无能而道德沦丧。

……(新时期以来)人们逐渐承认了中国传统的丰富,相信它能够给予正在为解决现代化问题而奋斗的民族以力量,……中国仍在为找出自身特点而努力,它需要制定切实可行的办法将排外主义、发展模式(这必然在很大程度上要有赖于西方的技术和组织形式)和传统价值观结合在一起。中国人依然为他们的特色和他们的传统而骄傲,但他们现在更清楚地认识到他们在当前时代已经落后于世界上国家,他们迫切需要赶上去。

——罗兹·墨菲《亚洲史》

(3)材料三中,中国人的传统观发生了什么变化?(2分)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变化的原因。(4分)

选择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