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分)截止2012年年底,中国网络文学已经有2.33亿用户,较2011年年底增长了3077万人,年增长率为15.2%。网络文学的使用率为41.4%,比2011年增长了1.9个百分点。
网络作家的创作非常自由,涉及的一些题材在学新颖,是传统作家写不了的,但在文学性上确实有待提高。网络文学的传播速度和大众的接受状态是值得传统文学借鉴的。近年来,以中国作家协会为代表的文化管理机构通过主办重点作品扶持工程、网络文学十年盘点、网络作家培训班,发布网络作家入会标准,吸纳网络作家入作协等方式,以期打通网络文学与传统文学之间的通道,为两者创造对话条件,推动网络文学与传统文学互动共融。
(1)网络文学是否是新事物,判断的依据是什么?结合材料谈谈我们对待网络文学应该采取什么态度?(10分)
(2)运用唯物辩证法的相关知识说明网络文学与传统文学互通共融的可能性。(4分)
(3)结合材料说明网络文学如何才能成为人民大众喜闻乐见的文化。(12分)
(1)①新事物是符合客观规律、具有强大生命力和远大发展前途的事物。网络文学是随着互联网的普及而产生的,短时间内拥有了庞大的读者群和写作阵容,有一定的客观必然性,符合事物发展规律,是新事物。(3分)②新事物的发展总要经历一个由小到大、由不完善到完善的过程。网络文学也不可避免地存在着弱点和不完善的地方,许多作品还比较幼稚,文学性还有待提高。(3分)事物发展的方向是前进的、上升的,道路是曲折的、迂回的。对待网络文学应该热情支持和悉心呵护,促使其成长壮大。中国作协推动网络文学与传统文学互通共融的做法,胡利于网络文学的发展。(4分)
(2)①整体和部分是相互联系、密不可分的。网络文学与传统文学都是文学的组成部分,都要服从于文学整体。网络文学和传统文学必须共融(2分)②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相互联结,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特殊性也离是开普遍性。网络文学和传统文学都具有自身的特殊性,同时又都属于文学,它们具有共性可以共融(2分)
(3)人们对文化的需求日益呈现出多层次、多样化、多方面的特点。网络文化应该提供多种类型、多样风格文化产品来满足人民大众精神文化需求。(4分)人民大众需要先进、健康有益的文化。网络文化要面向人民大众,反映人民利益与呼声,才能成为人民大众喜闻乐见的社会主义文化。(4分)网络作家应该立足实践,博采众长,吸取传统文学创作经验,创作出能够使人受到教育和启发,又得到娱乐和享受的好作品,满足人民大众的文化需求。(4分)
题目分析:
(1)该题需要回答什么是新事物,根据新事物的含义判断网络文学是不是新事物,是否符合新事物的判断标准即可。网络文学作为新事物,它的成长壮大需要经历一个过程,要坚信新事物发展的前途是光明的,要呵护新事物的成长。
(2)网络文学与传统文学能够互通共融的可能性,可以从整体与部分、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原理上进行分析。网络文学和传统文学都是文学,二者既有文学的共同点,又各有其特色,具有特殊性。学生可以从这两个不同的原理上具体分析解释。
(3)如何才能,说明该题是措施类题目,需要回答怎么样做。网络文学要成为人民大众喜闻乐见的文化,需要提供多种类型、多种风格的产品,要满足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要发展先进的、健康有益的文化;进行文学创作要立足社会实践,反映人民利益与呼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