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材料分析题

2011年6月13日上午,河北农大果树9301班优秀毕业生群体先进事迹报告会在承德举行。15年前,一位父亲先后失去了两个儿子,背上了7万多元的债;15年前,儿子的一群同学决定承担起子女的责任。一个算不上约定的约定,让两位老人15年收到了15张汇款单和56封信;一个算不上约定的约定,演绎了一段延续了15年的真情;一个算不上约定的约定,不仅激励着两位老人勇敢地活了下去,也让人们看到了一位普通农民的诚信品质。果树9301班的26名同学,以15年的真诚守望,诠释了人间的真情大爱,以守诺如山的诚信品质,履行着自己当初的约定,这些大学生15年来信守着对同学的情感和道德关爱,没有改变。在这些同学践行的承诺当中,让我们感动的是那些很多年积淀出来的、沉甸甸的、黄金一样的高尚品德和品质。

(1)从河北农大果树9301班优秀毕业生群体先进事迹你体验到哪些情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结合材料谈谈你对情感与道德的认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体验到责任感、诚信、人间真情等情感以及高尚的道德情感。

(2)这个材料让我认识到高尚的道德品质离不开人间真情。没有情感,就没有道德可言。因为我们只有从自己的道德行为中获得情感的满足,我们才会进一步追求道德生活。正是在这些积极情感的激励下,我们不断地追求真善美,完善自己,使自己具有高尚的道德品质。因此,培养丰富的、健康的、高尚的情感是道德品质发展的重要途径之一。

阅读理解与欣赏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闪耀在手术刀上的道德光芒

                                                                              ——记北京军区总医院原外一科主任华益慰

  仲夏京城,雷雨大作。

  北京军区总医院9层8号病房,躺着一位憔悴的老人。

  73岁的原外一科主任华益慰,晚期胃癌,生命垂危。

  气管,切开了。腹部,插着5根导管。那双曾经挽救过无数生命的双手,此时无力地搭在胸前……

  惊雷滚滚,泪飞顿作倾盆雨,人们的心碎了——

  老红军罗文书来到病床边,搬来一把椅子,老泪纵横地守候着他。

  家住郊区的一名医院临时工,整天盯着田里的南瓜:“第一个结出的南瓜最甜,一定要让华主任尝尝……”病房门前,从天南海北赶来探望的人们络绎不绝地送来鲜花,成片地盛开,成片地凋谢。

  一名普通军医的病情,为何让那么多人如此牵肠挂肚?感动人们的,不仅是他高超的医术,更是他高尚的医德、人格的力量!

  从医56年,患者再贫穷,手术风险再大,他总是挺身相救——

  “谁推我们也不能推,谁不治我们也要治!”

  一个两岁的农村小孩,肚里长了个大脓肿,奄奄一息。父母抱着孩子在京城跑了几家医院,都说太晚了,没有治疗价值。绝望的夫妻俩抱着孩子,找到了华益慰:“华主任,救救孩子吧!”

  “风险太大!”同事们忧心忡忡。华益慰却说:“病人走投无路才来找我们,谁推我们也不能推,谁不治我们也要治!”

  果然,还没等到手术,孩子的脓肿就破了,流了一肚子脓。华益慰立即把孩子抱上手术台,引流、清洗、抢救……

  腹膜炎、心衰……术后,险情接踵而来。那些天,华益慰没日没夜地守着孩子, 硬是从鬼门关把孩子夺了回来。

  视救死扶伤为天职,视见死不救为耻辱。华益慰总是将一切顾虑抛之脑后,将一切责任慨然承担。从医56年,他有一个从没破过的规矩,就是不收红包——

  “贪财图利,乘人之危,根本不配当医生!”

退休工人冉桂芳的丈夫张秋海,给记者讲述了一个关于“红包”的故事:

  “我老伴9年前得了小肠癌,华主任给她做的手术。我打心眼里感谢他,就包了1000元钱送给他。华主任不要,我撂下红包就跑了。华主任好几次找我退那个红包,我还是老办法,拔腿就跑。

  “后来,我们搬家了。我寻思,这回华主任可找不到我了。万万想不到,今年6月18日,华主任的老伴张燕容找到我家,把一个存折交给我。打开存折一看,是存了9年的1000元钱。户主,是我的名字。

  “张燕容说,当时你把钱撂下就走了。总也退不掉,老华就把这个钱以你的名义存起来。现在老华不行了,这个存折成了他的一个心病,他嘱咐我一定要找到你,亲手把存折交给你。

  “当时,我就大哭起来,哭得惊天动地。我从来没有这么哭过,我自己的爹妈去世了也没哭得这么伤心……”

  一个红包,华益慰退了9年,垂危之际依然念念不忘!

  从医56年,他始终视患者如亲人,让每一名患者如沐春风——

  “高超的医术能治病,暖心的笑容也治病!”

  华益慰的微笑,同事们称之为“华氏微笑”——眉毛弯弯的,眼睛弯弯的,嘴角弯弯的……

  每次手术前一天晚上,华益慰一定要到病房看望病人。经典的“华氏微笑”,常常伴着华益慰一生重复无数遍的嘱咐:“明天我们就要给您手术了,放心,别紧张。手术后伤口有点疼,别怕疼,有痰咳出来,多翻身……”

  微笑的背后,是一种职业的操守。操守的背后,是一颗慈爱的心灵。他常说:“高超的医术能治病,暖心的笑容也治病!”

  每次查房,他第一个动作是把门轻轻关上。每次给患者检查,他总是先把 听诊器在掌心捂热,再接触病人。冬天,他先把双手搓热,再给患者触诊……

  很多人注意到,华益慰给病人摸肚子检查时,有个习惯性的动作——小手指有点翘,好像“兰花指”。一次,一位患者逗趣地说:“华主任, 你这个指头翘得挺漂亮。”华益慰一句话,让这位患者感叹不已:“小手指头,末梢循环,这个指头最凉。”

  结束采访,记者找到了华益慰做最后一例手术的记录单。记者发现,与他一生不计其数的签名相比,这份手术记录单上的“华益慰”三个字异常工整.最后一笔,延长、收敛,画了一个近似圆圈的弧线……

  看似无意却有情。一名人民军医,用毕生不渝的操守和崇高的职业道德,为56年的行医生涯,画了一个光彩的句号!(选自《解放军报》,有删节)

1.作者从哪几个方面表现新闻人物的道德光芒?请简要概括。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结合文本分析文中画线句子的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本文的细节描写有怎样的特点?请选择一例加以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善于根据采写对象的特点巧妙地安排结构,有助于增强通讯的感染力。本文在结构上有哪些突出特点?请结合文本加以探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多项选择题 X型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