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选择题

食用下列哪种食物可能引起细菌性食物中毒

A.发芽的马铃薯

B.河豚

C.毒蕈

D.变酸的稀饭

答案

答案:D

题目分析:细菌性食物中毒是指由于进食被细菌或其细菌毒素所污染的食物而引起的急性中毒性疾病.其中前者亦称感染性食物中毒,病原体有沙门氏菌、副溶血性弧菌(嗜盐菌)、大肠杆菌、变形杆菌等;后者则称毒素性食物中毒,由进食含有葡萄球菌、产气荚膜杆菌及肉毒杆菌等细菌毒素的食物所致.

A.土豆块茎一般含有少量的龙葵素,不会引起食物中毒,但当土豆发芽,皮颜色变成青紫时,在这些部分龙葵素的含量就大大增加,吃了这样的土豆就会引起龙葵素中毒,属于有毒动植物中毒,不是细菌性中毒.故不符合题意.

B.河豚的体内含有有毒物质,食用了河豚鱼而引起的中毒属于有毒动植物中毒,不是细菌性中毒.故不符合题意.

C.误食了毒蘑菇,由于蘑菇属于真菌,所以引起的中毒应为真菌性中毒.故不符合题意.

D.变酸的稀饭是由于细菌大量繁殖引起的,吃了变酸的稀饭引起的中毒属于细菌性中毒,故符合题意.

单项选择题
实验题

(6分)在一次探究活动中,小强用塑料吸管向新制的澄清石灰水中不断吹气,在吹气的过程中发现石灰水先出现浑浊后又变澄清,他感到很意外.小强又将纯净的CO2持续通入新制的澄清石灰水中,一段时间后,观察到的现象与上次相同。

(1)小强做第二次实验的目的是                                                 

(2)小强从老师那里得知:CO2能与CaCO3和H2O继续反应生成Ca(HCO32.由此小强推测出Ca(HCO32的一条物理性质是                                      

(3)小强还想了解Ca(HCO32的化学性质.查阅资料后得知碳酸氢钙[Ca(HCO32]受热易分解,生成难溶性的化合物、气体等物质.他与同学们一起对碳酸氢钙受热分解后产物的成分进行了探究.

【提出猜想】

猜想1.生成的难溶性化合物可能是碳酸钙.经实验探究结论正确.

猜想2.放出的气体可能是O2、H2、CO、CO2中的一种或几种.

【实验探究】

小强同学设计如下实验,探究气体的成分.

操作1.加热A装置,一段时间后,B装置中的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操作2.在a处用燃着的木条检验,无明显变化.

【实验结论】

结论1.碳酸氢钙分解产生的气体一定有          

结论2.碳酸氢钙受热分解的化学方程式为Ca(HCO3)2CaCO3+CO2

【表达交流】

交流1.从安全的角度考虑,操作2实验中存在的不足是                             

交流2.小组内某同学对上述结论提出异议:

该同学的观点你是否赞同该观点并阐述理由
该实验没有对氧气进行验证 
“结论2”不正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