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综合题

(37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21年美国青年哈默在苏联获得了一所石棉矿的特许经营权。同时,在列宁的支持下,成为二、三十年代美苏贸易的核心人物。他在莫斯科度过了将近10年,苏联成了这位亿万富翁的发迹地。

50年代中后期,世界范围内的能源危机日趋严重。为了鼓励私人开采石油,美国政府在加重对其他行业税收的同时,减免石油行业的税收。1956年哈默购买了西方石油公司,开创了西方世界的又一个石油王国。

1979年邓 * * 访问美国期间,盛赞哈默当年对列宁的帮助,并邀请他到中国访问。81岁的哈默于当年便应邀访问中国,以后又多次来华并与中方合作开发山西平朔安太堡露天煤矿(这是当时最大的一项中外合资项目),他的石油公司投标开采中国海洋石油资源,成为取得中国近海勘探石油权的第一家美国公司。当时有些外国人还缺乏勇气。哈默对邓 * * 说:“平朔安太堡煤矿的建成为外国企业家提供了一个样板:哈默能做到的,他们也应该能做到。”

——根据《大国崛起》《百度词条》《邓 * * 五见哈默》等资料改编

材料二 按照目前的石油需求趋势,中国将很快成为全球石油需求乃至一次能源需求第一大国。……1993年,中国成为石油净进口国。2002年,中国超过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大石油消费国。……根据国际能源署(IEA)的数据,中国原油的对外依存度目前已经超过50%,到2030年将达到75%。

——摘自《上海证券报》,《别侥幸!尽早准备应对下一次石油危机》

回答:

材料三 内燃机的发明,其意义远远超过瓦特对蒸汽机的发明,它造就了20世纪的石油世纪,替代了19世纪的煤的世纪;它造就了全世界现代化大机器工业的文明,替代了英国和欧洲大机器工业的文明,内燃机的发明,使石油变成了战略资源;内燃机的发明,打开了石油的“潘多拉神盒”。

——周晋《大国石油》

(1)哈默作为美国人为什么能在当时的苏俄办企业?(3分)结合材料一指出哈默投资石油业的原因。(8分)

(2)请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哈默来到中国投资的原因,并依据材料分析哈默的投资对中国经济发展有何意义?(10分)

(3)材料二反映了什么经济现象?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导致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8分)

(4)根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分析“打开石油‘潘多拉神盒’”的含义?(8分)

答案

(1)1921年苏俄实施新经济政策,允许外国人在苏俄开办企业。(3分)能源危机日趋严重,经营石油有丰厚利润;当时美国政府对私人开采石油,减免石油行业的税收;哈默有雄厚的资本。(任答两点给8分)

(2)原因:①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中央作出把工作重点转移到现代化建设上来,对外开放成为一项基本国策;②中美关系已经正常化,1979年中美正式建交;③邓 * * 的邀请与支持;④到中国投资有丰厚的回报。(任答3点给6分)

意义:加快了中国煤炭、石油等工业的发展;为外国企业家到中国投资树立榜样,从而推进中国的对外开放。(4分)

(3)现象:我国石油需求量越来越大,对外依赖程度越来越高。(4分)

原因:我国人均拥有能源量少,能源利用率低;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和社会飞速发展,城乡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对能源需求量增加。(4分,其他言之有理,也可酌情给分)

(4)内燃机的发明、交通工具的革命、生产力的发展,使人类对石油的需求量逐步增加,对石油及其产地的争夺也日趋激烈,导致了国际关系紧张甚至战争;(4分)燃烧石油及其制品也严重污染了环境。(4分)

(1)根据材料中的时间可以看出在1921年当时政府实行的是新经济政策,政策的允许,原因的分析要求从材料中提取信息,“能源危机日趋严重”“ 减免石油行业的税收”及其个人因素来分析即可(2)对于原因的分析从时间入手,涉及的知识点有改革开放,中美关系,中国政策的支持等角度,意义则从中外两个角度予以分析(3)现象的分析要求学生从材料中找到,即中国对石油的依赖程度的提高,原因可以涉及改革开放经济发展的需要等,言之合理即可(4)本问 属于能力提升问题,通过材料的分析,在讲究石油的需要增加的同时也会产生一系列的消极影响,要求学生能过客观的分析这一事件。本题有一定的难度,要求学生很高的阅读和综合概况能力。

单项选择题
问答题 简答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