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计算题

(10分)如图所示,两个质量均为m的小环套在一水平放置的粗糙长杆上,两根长度均为l的轻绳一端系在小环上,另一端系在质量为M的木块上,两个小环之间的距离也为l,小环保持静止。试求:

  

(1)小环对杆的压力;

(2)小环与杆之间的动摩擦因数μ至少为多大?

答案

(1)FN=M g+mg (2)μ=

(1)整体法分析有:2FN=(M+2m)g        (2分)

即FN=M g+mg   由牛顿第三定律得:小环对杆的压力FN=M g+mg (2分)

(2)研究M得: 2FTcos300=Mg                 (2分)              

临界状态,此时小环受到的静摩擦力达到最大值,则有:

2FTsin300=μFN                                (2分)

解得:动摩擦因数μ至少为  μ=     (2分)

本题考查受力平衡问题,先以整体为研究对象,由受力分析可知两个小环受到的支持力等于整体受到的支持力,从而求得一个环所受支持力大小,以M为研究对象受力分析后求出绳子拉力大小,再以m为研究对象分析受力情况,可知绳子向左的分力等于最大静摩擦力大小,从而求得动摩擦因数

填空题
问答题 案例分析题

材料一:清政府限制国内商民出海贸易。康熙二十三年(1684)开海贸易后,规定山东、江南、浙江、福建、广东等省备海口的“商民人等有欲出洋贸易者,呈明地方官,登记姓名,取具保结,给发执照。将船身烙号刊名,令守口官弁查验,准其出入贸易”,但是只‘许令承载五百石以下船只,往来行走”……康熙五十六年(1717)定例:“出洋贸易人民,三年之内,准其回籍,三年不归,不准再回原籍。”

清政府限制出口商品的品种和数量。康熙四十七年(1708),“禁商贩来出洋”。五十九年(1720)规定:“沿海各省出洋商船,炮械军器概行禁止携带。”乾隆二十四年(1759),“禁丝筋贩卖出洋”。

其他如火药、硝磺、铁器、大黄、绸缎、茶叶、书籍等商品也在限制之列。

材料二:随着世界市场的开拓,欧洲的经济发展愈以加快。18世纪在美国开始了技术革新和产业重组的浪潮,工业革命由此展开。工业革命不仅在空间上逐渐扩散,而且波澜起伏、连续不断。工业革命造成人类社会的大转型,改变了整个世界。

——岳麓版《经济成长历程》第9课前言

材料三:粱启起在1923年2月发表的《五十年中国进化概论》中说:“近五十年来,中国人渐渐知道自己的不足了。第一期,先从器物上感觉不足。…第二期,是从制度上感觉不足。…革命成功将近十年,所希望的件件都落空了……”

材料四:二战以后,为了争夺市场,各国采取了各种各样的方式:1.组织参与经济贸易集团控制市场;2.通过跨国公司打进他国市场;3.积极参与世界性统一市场内的竞争。

据材科四并结合所学知识,举出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在三种方式中的具体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