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阅读理解与欣赏

阅读《柳叶儿》选段,回答后面题目。( 12分)

①我和三叔每天都是在太阳出来之前,露珠儿还在树叶儿上的时候,就去抢树叶儿的。近处的抢完了,就往远处。

②天蒙蒙亮,眼睛还没有睁开,早春的空气里是一片湿润润的清凉。我和三叔一高一矮、一前一后,踩着村边的小道,一直走到村南那飘着一团淡淡晨雾的小河边。河水缓缓地流着,平静得连一个泡沫都没有,只有远处的小石桥下,偶尔传来一两声“哗啦哗啦”的水响。三叔先找到一棵树,大概认为值得上吧,就叫我过去。我走过去仰头看看,一下甩脱了鞋。脚丫子猛地踩到冰凉的硬地上,牙齿都咯蹦蹦响。我赶紧把裤带勒紧,手上吐口唾沫,抱住树干,缓一缓劲,便飕飕地爬上去。衣服扣子开了,肚皮蹭着了树干,凉飕飕的。树上的露珠滴进脖子,滚下去,通身又是一阵阴凉。

③我从上面折了树枝往下扔,三叔仰着头在下边捡,一会儿便折下来一大抱。这时候,太阳出来了,老远老远淡青色的天边上,兀地跳出半轮鲜红,那红光便立刻远远地罩过来,像要把人化了进去。我看痴了,三叔便仰头问我:“你看什么?”我说:“一个大樱桃,鲜红鲜红,全是肉做的。”

④柳枝儿抱回家来,奶奶便把柳叶儿捋进盒里、筐里,然后烧一锅开水煮,煮好之后,又捞进凉水里泡。往往要泡一两天,换三五次水,再攥干了剁碎,放上葱花、盐,做菜糊糊粥吃,有时候还会抓上一小把黑豆,喝几口粥,吃到一个豆儿,满心里香得不行。

⑤最好吃的当然是用它来包菜包子,里面还要再放一勺油。做这样的饭,全家便只允许我一个放开了吃。于是我拼了命直吃到肚子圆鼓溜溜的,薄薄的一层肚皮几乎撑得透明。每当这时,奶奶便不放我出去乱跑,她担心我一个跟头摔倒,那纸一般的肚皮被弄破,里面的肠子会淌出来。

小题1: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选文的内容。(3分)

小题2:请结合全文内容,说说第②段中景物描写的作用。(3分)

小题3:第③段中“我”把太阳称为一个“肉做的”“鲜红鲜红”的“大樱桃”,是有意打个比方,还是真的这样看的?为什么?(3分)

小题4:“于是我拼了命直吃到肚子圆鼓溜溜的,薄薄的一层肚皮几乎撑得透明。”这句话除了写“我”吃包子时的贪婪和吃的数量之多,还表现了“我”的什么状况?(3分)

答案

小题1:)具体描写我去抢柳叶儿的情景和吃柳叶儿的乐趣。

小题2:本段景物描写创设了一种湿润、清凉、朦胧、宁静的意境,充满了诗情画意,从侧面表现了“我”的那种“少年不识愁滋味”的心理。

小题3:“我”是真的这样看的。这个比喻是“我” 内心的真实写照,是极端饥饿在头脑中的折射,在充满诗情画意中又掺进了多少苦涩。

小题4:我们从中可以体会到“我”在严重的饥荒岁月的饥饿、瘦削到了何种地步!

小题1:

题目分析:综观全文,写了抢柳叶儿和吃柳叶儿两件事。

小题2:题目分析:景物描写的作用有以下几种一、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揭示作品的时代背景;二、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心情;三、展示人物性格;四、推动情节的发展;五、借景抒情,情景交融,再结合文章内容回答即可。

小题3:

题目分析:文章的背景环境是严重的饥荒岁月,所以在“我”眼中,太阳都是可以吃的樱桃。这是个很美的比喻句,但读来却令人心酸。

小题4:这题要抓住“拼了命直吃、薄薄的一层肚皮”来理解,为什么会拼了命直吃?是因为饥饿。为什么是薄薄的一层肚皮?是因为身体瘦销。理解了这些后用语言组织起来即可。

阅读理解与欣赏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题

人应有自己的坐标轴

●[日]池田大作/文

①大地有地图,海洋有海图,在纵向坐标轴及横向坐标轴中,可以找出自己的位置,决定准确的方向。那么人生之旅又如何呢?

②斯托夫人写出刻画农奴制悲惨的小说《汤姆叔叔的小屋》是在她四十岁的时候。但创作这部小说的出发点,据说是她二十一岁的时候。

③那是她从东部迁到与南部搭界的辛辛那提来时的事。当时她实际看到了买卖奴隶的可怕景况,这个体验成了她写作的动机。

④“奴隶法,对我来说,是难以置信的、令人吃惊的和可悲的。如能把这个罪行和不幸沉入大海,那么我会愿意和它一同沉入海底。”

⑤“一想到我国的人们在对待奴隶问题上的残酷和非正义,我的心就痛苦得几乎破碎……”从这样深刻的思想出发,她终于在四十岁时拿起了笔。这样,她给反对奴隶制的美国舆论点燃了熊熊烈火。作品引起了极大反响,甚至被认为是造成后来决定美国社会结构的南北战争的起因。据说第十六任总统林肯也接见了斯托夫人,并说过这样的话:“构成那次巨大战争(南北战争)导火线的,想不到竟是这位身材矮小的可爱的夫人!”

⑥的确,斯托夫人在社会上只是一个藐小的存在,一个平凡的家庭主妇。但是,她的人道主义的勇敢信念,构成了那次壮烈的历史大变动的原动力。这可以作为一个例子来说明:

当一个人的真挚的一念,捕捉到成为时代底流的“心”的时候,该发挥出多么大的力量

⑧在人生遭遇到的事件中的某一场面,有时会像用照相纸洗印出来的一张照片一样,鲜明地刻印在胸中超越时间的流逝,决定人生旅途的方向。当人们沿着某一信念所指引的道路前进的时候,通过与世俗价值观的对抗以及与种种考验的搏斗,就会加深原初的体验,升华成为从深层推动自己的“原动力”。在介于历史变动之间的人的行动的轨迹上,那经常构成原动力的“信念之核”,就会闪烁出光芒。

⑨那种为世上的评价或名声等等飘浮不定的价值观所左右的人生,总会有一天衍变为索然寡味的空虚的结局。而那种尽管经受着人生狂涛的播弄,但却始终凝视着自己的坐标轴──那宛如在苍穹中始终不动的北极星一样的坐标轴,径直按自己所信的道路前进的人生,肯定会获得真正满足的充实的荣冠。

⑩一个具有人生坐标轴的人是强者。遇到什么情况也不会迷惑,也不会失败。不具备坐标轴的人,当他站在“人生十字路口”时就会变得软弱,是十分靠不住的。

11现代是容易为浮华所动的时代。而且任何人都有颗憧憬华丽世界的心。但是缺少标轴,就好像奔向漫长的人生幸福之路时没有指南针一样。我想,这种坐标轴,在真挚求有意义的人生的道路当中,是会被发现的,是会被深深刻印在心底的。

小题1:通读全文,概括人生坐标轴的两个特点,每点不超过5个字。(4分)

小题2:“当一个人的真挚的一念,捕捉到成为时代底流的‘心’的时候,该发挥出多么大的力量!”从上下文看,“时代底流的‘心’”指什么?(不超过16个字)(4分)

小题3:结合文章内容,简要回答下面的问题。(6分)

(1)本文开头一段是用什么方法提出问题的?其好处是什么?(3分)

(2)本文第⑨段的议论主要采用了什么方法?请举出能体现这一方法的两个关键词语。(3分)

小题4:从全文看,下列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4分)

A.“如能把这个罪行和不幸沉入大海,那么我会愿意和它一同沉入海底。”体现了斯

托夫人年轻时就愿意为推翻奴隶法而献身的精神。

B.林肯总统赞美斯托夫人的话运用了映衬的手法:一场巨大战争的导火线竟然是一

位身材矮小的女人,因为这位身材矮小的女人有着伟大的信念。

C.“在人生遭遇到的事件中的某一场面,有时会像用照相纸洗印出来的一张照片一

样,鲜明地刻印在胸中。”说明这个印象是清晰的,多彩的,美好的。

D.“那宛如在苍穹中始终不动的北极星一样的坐标轴”,这个比喻极为生动形象地赞美了一种伟大的人生信念。

E.作者认为“现代是容易为浮华所动的时代”,任何人如果“有颗憧憬华丽世界的 心”,就一定会迷失方向。

单项选择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