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阅读理解与欣赏

阅读下文,完成后面题目。(19分)

病人

①每天下午,她都要准时来到医院大门口左侧台阶上,铺下一张报纸,静静地坐在那儿看书。那是一本很厚的书。她的面前是一个花坛,红色的郁金香正在灿烂地开放。在她若有所思的时候,能看到她的那双大眼睛,平静而清澈。虽然病号服并不合身,但并不能掩盖住她的典雅的气质。

②她很友善,每当有人问事时,她表现得很耐心。我想,她可能是位教师或幼儿园阿姨。

③起风了,她轻轻地合上书,又把那张报纸整整齐齐地叠好,转身走进了大楼。

④楼里的人渐渐多了起来,有上班的也有下班的,正好又是探视的日子,电梯刚停下,人们争着拥了进去,电梯马上有了反应,发出“受不了”的报警声,最后上来的人没有下去的意思,她就从中间挤了出来,等下一趟。

⑤下一趟的人照样很多,不过还好,电梯没有报警,人们纷纷选择自己要去的楼层数。有个农民模样的大伯触动数字7的时候,那数字就是不亮。他有些着急,还有些紧张。一遍一遍地摁。但没有人告诉他为什么。她发现后,急忙说:“大伯,这部电梯双层停。”大伯仍然没有明白什么是“双层停”。说话间已经到了8层。大伯不知道该怎么办,不肯下。她非常客气地对电梯内的人说:“请等一下,我把他送到楼梯口。”她让大伯从8层走到7层。其实楼梯离电梯也就四五步远,她很快就回来了,电梯内的不少人只是表情严肃,并没有说什么。当然,肯定有人心里想:这人真多事。

⑥电梯慢慢上行,一位手捧花篮的小伙子自言自语:口腔科病房是不是在12层呢?她主动接过来说,是的,往左拐。

⑦电梯到了14层,一位急忙下电梯的姑娘不小心丢下了插在塑料袋里的一枝玫瑰。塑料袋里还有几盒营养品,但只有这一枝玫瑰被丢下了。这时电梯门将要关上,她迅速触动开门钮并捡起那枝玫瑰,还没有说完“请等我一下”就跨出了电梯。她一定想把这枝玫瑰还给那位姑娘。对于要看望的人,那肯定是一枝温馨的玫瑰,可以疗伤的玫瑰。

⑧但她没有想到,她的后脚刚刚迈出电梯,电梯内一位戴眼镜的女士“啪”地一下就把电梯给关上了,并且触动了上行按钮。“神经病!”女士似乎憋了一肚子的火气没有发泄干净,继续说,“真的,这个人我知道,在这里住了一个多月了,精神病人。”

⑨“噢,我觉得她的行为不太正常。”另一个人接着说。

⑩电梯内剩下的十余人恍然大悟。

小题1:第③段中“起风了”这一句交代在文中有什么作用?(4分)

小题2:“她”被电梯中其他人认为“行为不太正常”表现在哪些内容里?(用自己的话概括)(4分)

小题3:你从文中读出“她”是个什么样的人?(3分)

小题4:结尾处“电梯内剩下的十余人恍然大悟”在表达上有什么作用?(4分)

小题5:小说以“病人”为题,有什么深刻含义?(4分)

答案

小题1:环境描写,起过渡的作用,使文章自然转入具体情节的叙述,推动情节发展。(4分)

小题2:电梯超载,她主动让出。

主动送一位大伯去楼梯口。

主动告诉小伙子口腔科在哪儿。

把掉下的玫瑰送还姑娘。(4分)

小题3:主动、热情、富有爱心的人。(3分)

小题4:用对比手法表现了世俗的评价,把作为病人的“她”与作为健康人的“大家”放在鲜明的对照中,暗示并深化了主题。(言之有理即可)(4分)

小题5:“病人”表面上是指那位生病的“她”,而实际上是讽刺了那些自私、冷漠、对他人缺乏爱心的人。通过鲜明的对比,表明思想、道德上的欠缺比生理上的疾病更可怕、更危险,因而更需要治疗。(言之有理即可)(4分)

小题1:

题目分析:环境的作用有下列几种: 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及人物活动的空间,渲染气氛,衬托人物的心情或性格,推动情节发展, 揭示文章主题。第③段中“起风了”这一句在文中,还起着过渡的作用。

小题2:

题目分析:要结合文章的中心事件用自己的话进行概括。应围绕着“她”被电梯中其他人认为“行为不太正常”表现的那些内容来归纳。

小题3:

题目分析:本题是考察人物的形象。先抓住人物的主要事件入手,后结合情景分析人物的性格特点。

小题4:

题目分析:本题是考察对比这一写作手法的作用。这里是通过人物的语言描写来展示人物的内心世界,从而揭示文章的主旨。

小题5:

题目分析:结合文章的具体内容来分析人物的内心世界,进一步领会对比和讽刺手法的作用,体悟题目的双重意义。

单项选择题 共用题干题

被鉴定人严某,女,26岁,初中文化程度。2005年4月30日持自家的菜刀将刚出生的婴儿杀死,然后割腕自杀被家人阻止而关入看守所。调查材料如下:严某2001年在深圳打工与丈夫相识后恋爱,于2004年10月结婚。婚后夫妻感情一般,与婆媳及其他亲戚的关系尚可。严某平时聪明能干,个性较内向。2006年4月9日晚产下一女婴,生产后出现中度贫血,睡眠不好,食欲差,思念娘家的人,想回老家或让其母亲来陪她未果,有时想娘家的人独自流泪。2006年4月30日上午8时许,严某持自家的菜刀将刚出生的婴儿杀死,然后准备割腕自杀被家人阻止。在看守所,严某表现心情忧愁、闷闷不乐,流露出想死的念头,睡眠不好,食欲缺乏。精神检查:意识清楚,接触被动,问话对答欠中肯。检查未发现幻觉及妄想;情绪低落,表情忧伤,自诉生小孩回丈夫家后,睡眠不好,紧张、担心、担心小孩生病,不知道怎么将小孩养大;自称自己患上产后“压抑症”;自认为自己太爱自己的女儿了,自己怀孕很辛苦,看到小孩一有风吹草动就紧张、担心小孩感冒;思念娘家的人,想回老家又回不成,想母亲来陪又来不成,心情不好,睡不好、吃不好,有时流泪。自认为自己怀小孩太辛苦,生下小孩的一刻自己很幸福,没有理由杀死小孩;觉得自己很疲劳,体力下降,精神不好,担心把小孩养不好,没有重男轻女的思想。因此想自己死了算了,想将女儿杀死后自己再自杀。自知力缺乏。

此案例的司法精神病鉴定的法学结论是()。

A.完全责任能力

B.部分责任能力

C.无责任能力

D.完全行为能力

E.部分行为能力

F.无行为能力

单项选择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