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综合
读我国某地区农业用地分布图,回答下列问题。(20分)
(1)据图分析A所在省的地形、地势特点。(6分)
(2)请分析说明ABC年降水量空间分布的大致特点,并分析原因。(6分)
(3)C所在省南部某地近二十年来生态环境有明显改善。该地某中学地理兴趣小组开展课题研究,发现生态环境的改善与土地利用构成、农村生活用能构成的变化密切相关。
①清为该小组拟定开展生态环境问题研究的课题名称,并推测该地土地利用构成的变化情况。(4分)
②根据该小组收集的当地农村生活用能构成的变化资料(如下表),分析这种变化对农业生态环境的积极影响。(4分)
秸秆 | 薪柴 | 煤炭 | 沼气 | 小水电 | 其他 | |
1987年 | 50.3% | 32.4% | 10.3% | 0.5% | 0.8% | 5.7% |
2007年 | 20.5% | 10.8% | 15.4% | 35.3% | 15.2% | 2.8% |
答案
(1)特点:以山地丘陵为主,平原面积狭小;地势西高东低(或西北高、东南低)。
(2)特点:A→B降水量增加,B→C降水量减少(或先增加后减少)。
原因:受夏季风(东南季风)影响,降水由东南向西北递减;而B位于(武夷山)东南季风迎风坡,多地形雨。
(3)①课题名称包含“某地生态环境问题”(如水土流失)及“研究方法”即可。例:江西省南部农村生活用能构成变化与水土流失的调查研究。
推测:耕地面积减少,林地、草地面积增加。
②提高土壤肥力;减少对森林的破坏,有利于水土保持;减轻水旱灾害的威胁。
本题主要考查区域生态环境问题产生原因和治理的措施。由图示经纬度和图例可以推知A是我国南方低山丘陵区的福建省,地势西高东低。结合农村生活用能结构的变化可知,该地生态环境得到改善,这得益于用能结构的调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