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1945年8月,毛 * * 亲赴重庆是为了(   )。

A.参加政治协商会议

B.改组国民党

C.签订停战协定

D.争取国内和平

答案

答案:D

题目分析:1945年8月,毛 * * 亲赴重庆即“重庆谈判”。抗日战争胜利后,为避免内战、争取和平,中 * * 党在重庆同国民党进行的为期43天的和平谈判。谈判从1945年8月29日开始,至10月10日结束。通过谈判,国共双方签订了《政府与中共代表会谈纪要》(即《双十协定》)。D符合题意,故选D项。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学生的识记和理解能力。经过40多天艰苦而复杂的谈判,国共双方正式签署会谈纪要。因为是10月10日签订,纪要又称“双十协定”。国民党当局承认“和平建国的基本方针”同意长期合作,坚决避免内战,建设独立自由和富强的新中国。但是,对于人民军队和解放区 * * 的合法地位问题,国共双方未能达成协议。

选择题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面的题。                      

白马篇

曹植

白马饰金羁,连翩西北驰。借问谁家子?幽并游侠儿。

少小去乡邑,扬声沙漠垂。宿昔秉良弓,梏矢何参差。

控弦破左的,右发摧月支。仰手接飞猱,俯身散骂蹄。

狡捷过猴猿,勇剽若豹螭。边城多警急,虏骑数迁移。

羽檄从北来,厉马登高堤。长驱蹈匈奴,左顾凌鲜卑。

弃身锋刃端,性命安可怀?父母且不顾,何言子与妻?

名编壮士籍,不得中顾私。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

下面对《白马篇》一诗的理解和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   

A.诗歌以曲折动人的情节,塑造了一个性格鲜明、生动感人的青年爱国英雄形象,这既是诗人的自我写照,又凝聚和闪耀着时代的光辉。   

B.起句奇特:“白马”“金羁”,一白一黄,色彩鲜艳。“连翩”“驰”,马又是何等英姿。看似写马,实则写人。骏马配英雄,英雄驭骏马。   

C.作品运用了白描的笔法,如诗中写游侠儿的武艺:“控弦破左的,右发摧月支。仰手接飞猱,俯身散马蹄。”“左的”“月支”“马蹄”,都是练习射箭的靶子,作者这样写,  就从左、右、上、下不同的方位表现了他高超的射箭本领。   

D.“长驱蹈匈奴,左顾凌鲜卑。”这一对偶句的使用,增强了诗句的表达效果,“蹈”“凌”写出了少年英雄长驱直入、排山倒海之势,尽现为国征战之勇。

配伍题 B型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