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阅读理解与欣赏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后面的题。(22分)

一块烫石头

【苏联】盖达尔

  村里有个孤老头,靠编篮子、缝毡靴、看守农庄果园不让孩子进去啊过日子。他身体很坏,他瘸着腿,头发过早地白了,还有道弯弯的深疤打颊帮一直通过了嘴唇。这一来,就算是笑吧,他那张脸看上去也像是很悲伤,像是凶巴巴的。

  有一回,一个叫小伊凡的孩子爬进农庄果园,想偷苹果吃。没想到,裤腿在围墙钉子上一挂,扑通一声落到下面带刺的醋栗丛里了。伊凡浑身是伤,哇哇大哭。好,这一下给看守人抓住了。不用说,老头儿可以拿荨麻抽他,甚至可以拖他到学校去告状,可老头儿可怜伊凡。伊凡两只手都刺伤了,裤腿撕破了,一条破布片挂在屁股后面,像条羊尾巴,通红的脸颊上扑塔扑嗒地淌着眼泪。

  老头儿一声不响,把吓破了胆的伊凡从园子门带出去,放他走了,没打他一下,甚至没有在背后说他一声。

  伊凡又羞又恼,溜进林子,走迷了路,到了一个沼地。他累坏了,看见青苔中间露出一块的石头,就往上一坐。可他马上“哎哟”一声跳得老高,因为他觉得就像坐在一只野蜂上面,野蜂打裤子后面那个窟窿狠狠地螫了他的屁股。

  可回头一看,石头上根本没有野蜂,只是像被烧烫的煤块似的。石头表面上还露出些字,给泥糊住了。这是块魔石头——伊凡这样想!他踢下一只鞋子,用鞋后跟擦掉石头上的泥。

他读到这样的文字:

这石头放到山上,谁打碎它,

谁就能返老还童,从头活起。

  文字后面还有个图章。这图章很复杂,有两个十字,三条尾巴,一个圈圈加一竖,还有四个逗号。

  伊凡读后,觉得很不痛快。他才八岁,要是从头活起,他一年级就得再念一年,这他想都不敢想。

  这块石头要是让他不用念学校里的功课,一下子就从一年级跳到三年级,那又另当别论了!

  愁眉苦脸的伊凡打果园经过,又看到了那老头儿正在咳嗽,老停下来喘气,手里提着桶石灰浆,肩膀上掮着把树皮丝刷子。伊凡想:“瞧这个人,他本来可以随便用荨麻打我,可他可怜我,没有打。现在让我也可怜可怜他,叫他返老还童吧,这样他就不再咳嗽,不再瘸腿,呼吸也不再那么困难了。”

  于是好心的伊凡来到了老头儿面前,开门见山,把事情一五一十告诉了他。老头儿好好地谢过小伊凡,可是不肯擅离职守上沼泽地去,因为世界上这种人还是有的:趁这个机会溜进果园,把水果偷得一个不剩。

  老头儿叫小伊凡自己到沼地上去,把石头挖出来,搬到山上去。他待会上那儿,拿样什么东西把石头敲开。

  事情闹成这样,叫伊凡很不高兴。可他没有拒绝,他不想让老头儿生气。第二天早晨,小伊凡拿起厚麻袋,戴了双粗麻布手套,为的是不让手给石头烫伤,就上沼泽地去了。

  伊凡弄得浑身是泥,好不容易把石头从沼泽地里挖了出来,接着他就吐出舌头,在山脚的干草上一躺。

  他心里说:“好吧!我把这块石头推到山上去,等会儿瘸腿老头儿来了,就敲碎石头,返老还童,从头活起啦。大伙儿都说他一辈子吃够了苦。他年纪大了,孤单单的,挨过打,遍体鳞伤,不用说,从来没得到过幸福。别人却得到过。”他小伊凡虽然小,这种幸福也得到过三次。一次是他上学要迟到了,一位素不相识的司机用闪闪发亮的小汽车把他从农庄一直送到了学校门口;另一次是春天里,他赤手空拳在沟里捉到一条大梭鱼;还有一次是米特罗方叔叔带他进城过了一个快活的“五一”节。

他想到这里,站起身子,耐心地把那块石头推到山上去。

  太阳快下山了,老头儿才上山向小伊凡走过来。这时小伊凡已经精疲力竭,浑身发抖,蜷成一团,在烫石头旁边烘烤又脏又湿的衣服。

  “老爷爷,你怎么不带锤子、斧子、铁棍啊?”小伊凡惊奇地叫起来,“难道你想用手把石头砸碎吗?”

  “不,小伊凡,”老头儿回答说,“我不想用手把石头砸碎。我根本就不想砸碎它,因为我不想从头活起。”

  老头儿说着,走到惊奇的小伊凡身边,摸摸他的头,伊凡感到老头儿沉重的手掌在哆嗦。

  老头儿对小伊凡说:“当然,你准以为我老了,瘸着腿,残废了,很不幸,其实我是天底下最幸福的人。”

  “我这条腿是给一根木头压断的,可那时候我们是在推倒围墙,正在构筑街垒,举行起义,要推翻你只在画片上看到过的沙皇。

  “我的牙给打落了,可那时候我们被投入了监狱,齐声歌唱革命歌曲。我的脸也在战斗中被马刀劈伤,可那时候最早的人民团队已经开始反击白匪。

  “我害了伤寒病、待在又矮又冷的板棚里,躺在干草上翻来覆去地折腾,说着胡话。可有一件事比死更可怕,就是我听说我们的国家遭到包围,敌人的军队要战胜我们。然而,我在重新闪耀的太阳的第一道光芒中清醒过来,我知道了,敌人又被击溃,我们又进攻啦。

  “我们这些幸福的人相互从一张病床向另一张病床伸出了瘦骨嶙峋的手,当时胆怯地幻想着,即使不在我们生前也在我们死后,我们的国家将变得像今天这样的强大。傻伊凡,这还不是幸福吗?!我为什么要另一次生命,要另一个青春时代呢?我曾经是过得很苦,可我过得光明正大!”

  老头儿说到这里停下来,拿出烟斗来抽。

  “对的,老爷爷!”小伊凡听了轻轻地说。“既然这样,这块石头本可以安安静静地躺在那个沼泽里,我干吗费劲把它搬到山上来呢?”

  老头儿说:“让大家看到它,小伊凡,你看看以后会怎么样吧。”

  许多年过去了,那块石头依然在那山上原封不动,没有砸碎。

  不少人在它旁边经过,走过去看看,想了想,摇摇头,又走了。           (有删改)

小题1:小说中的“魔石”有哪些奇特之处?请分点概述。(4分)

小题2:从全文看,小说开头对老头儿的外貌描写有什么作用?(4分)

小题3:“事情闹成这样,叫伊凡很不高兴。可他没有拒绝,他不想让老头儿生气”,伊凡为什么会“很不高兴”呢?从“他没有拒绝”,能看出伊凡是个怎样的人?(4分)

小题4:文中说“不少人从它旁边经过,走过去看看,想了想,摇摇头,又走了”,假如你就是其中的一人,会怎样想呢?请展开想象,写出你当时的心理活动,不超过60字。(4分)

小题5:伊凡和老头儿对幸福的认识有什么不同?请你对其中一人的认识谈谈自己的看法。(6分)

答案

小题1:①石头烫得像煤块似的;②石头上面刻有文字和复杂的图章;③它可以使人返老还童;④它在山上却没有人敲碎。

小题:运用外貌描写(1分),写出了老人年迈体衰、丑陋悲伤的形象特点(1分),一方面与后文他放走小伊凡的善良宽厚形成对比(1分),另一方面其丑陋可怖的外貌特点与下文老人提到自己的参战经历遥相呼应,使文章情节更紧密、有逻辑性。(1分)

小题3:老头叫伊凡自己去沼泽地挖石头,实际上是不愿搬石头,伊凡认为自己的“一番好意”不被人接受,因此“很不高兴”。(2分)从他“没有拒绝”,可以看出伊凡是一个乖巧、懂事、为他人着想的人。(2分)

小题4:我要不要砸碎它让一切重新来过呢?虽然过去不如意的事儿不少,可重来又有什么意义呢?要幸福,关键还是把这辈子活好啊!

小题5:(1)伊凡认为“幸福”就是得到满足温饱、身体健康、得到奖励,是一种单纯简单的快乐,是满足于物质生活的幸福;老头儿在经历了战争、命运的摧残后,仍然认为自己是幸福的,他的“幸福”是活得光明正大,自由而充满希望,是一种饱含民族大义的使命感、责任感,是满足于精神的幸福。

(2)我认为老头儿的认识是值得我们学习的,仅仅满足于物质的幸福是浅薄的,我们更需要追求精神上的幸福。老头虽然过得很苦,但他有自己的目标并为之付出努力,为实现自己的理想而满足,这使他即便生活在艰苦的环境中,依然有着坚强不屈的性格,活得充实而自我。现实生活中也是如此,我们只有追求精神上的幸福,才能在社会中拒绝名利的诱惑,实现自我价值。

小题1:题目分析:这是中考语文中常见的“信息概括题”,题目问到“魔石”的奇特之处,也就是需要概括这块魔石的“特点”,这一部分在文章开头已经介绍。答题时注意按照“谁做了什么/什么东西怎么样”的方法来回答即可。

小题2:题目分析:本题考查人物形象的分析与理解及小说开头段的作用。不少学生看到“人物描写及其作用题”肯定倍感亲切,但需要注意的是,题中 “小说开头”这四个字实际在暗示 “语段情节的作用”,因此答题时需要从这两方面回答:①外貌描写的作用主要在于突出人物的形象特点,从文中“瘸腿、白发、伤疤”等字眼中,我们不难总结出答案;②情节作用方面,学生需要练习上下文,从人物形象、文章情节两方面作答。

小题3:题目分析:本题属于文章情节理解题+人物形象概括题,学生需要理清楚伊凡对老头的心理变化历程:想偷吃老头家的苹果被抓(羞恼)   老头并未责备自己(内疚感动)                              

希望用“魔石”补偿老头(同情、怜悯)。另外,中考备考时应注意在概括人物形象特点时,还需要注意多角度、多用词,以保证踩到得分点。

小题4:题目分析:做好这道题,一方面需要抓住文章中心主旨,另一方面,需要符合人物心理特点,表现出犹豫到坚定的过程。对人物的心理描写,可以用直接描写方法,也可用间接描写方法,即借助于语言、动作、神态的暗示和环境的烘托。

小题5:题目分析:这是一道开放题,需要结合文章中心主旨回答。学生首先要明确伊凡和老头对幸福的定义有何区别,通过伊凡的“三次幸福”及老头儿认为自己幸福的原因进行判断,我们不难发现前者更倾向于表面上的物质上的快乐,后者则饱含爱国情感和人生理想。

第二小问是开放题,可以选取伊凡的“幸福”来谈:生活中的点滴都可以让人满足,这样幸福感更高,使人活的更快乐;也可以选取老头的“幸福”来谈:有目标和理想的幸福更伟大,使人生更有意义等。

单项选择题 共用题干题
阅读理解与欣赏

阅读下文,完成后面题目

衡山路上的两个卖花少女

①我特别钟爱衡山路。我几乎每隔一段时间就要到衡山路来漫步,抑或拍些照片装点我的摄影簿。衡山路是从“上海西南的一颗明珠”——徐家汇开始,到淮海中路结束的,所以说衡山路等于连接着上海两个最繁华又最高档的商业区。一些有钱又悠闲的上海女子,往往逛了徐家汇的东方商厦、港汇广场、太平洋百货等著名商场后,就到衡山路漫步休息,最后再逛完淮海中路。大部分有文化层次的外地游客,则往往先到徐家汇看看徐光启的墓,因为上海人徐光启不仅是个科学家,还当过一代宰相,他的墓地就在徐家汇南边;再去游览一下徐家汇天主堂,因为它是上海保存至今最老最大的一座天主教堂;然后再到衡山路漫步。我呢,去过徐家汇天主堂,也看过徐光启的墓,但我去过次数最多的却是衡山路。

②这天,我是到衡山路去拍夜景的。

③我正在领馆广场前物色着镜头,突然身后传来清脆甜蜜的叫卖声:“先生,买枝花吧?”我回头一看,是两位十五六岁的少女,正笑吟吟地看着我。她们一手抱着一捆玫瑰,一手将其中的一枝玫瑰递到我的面前。两位少女都长得很清秀,穿得也很清纯得体,头上却滑稽地戴着只有幼儿园小朋友才喜欢戴的鲜花头饰。她们起劲地向我推销着玫瑰:“你看,多新鲜的玫瑰,买一枝吧?”“不。”我笑笑,举了举手里的照相机,歉意地摇摇头说,“我是来拍照的。”

④她们也不勉强,笑了笑,又叫卖着转向了别处。她们一会儿在咖啡馆门口等候顾客,一会儿又穿梭在露天酒吧。在霓虹灯的照耀下,她们就像两簇游动的鲜花,把衡山路的夜色点缀得更加迷人。我突然有点后悔起来:为什么不拍拍她们呢?也许这是一张更有意思的照片呢!可这时,那两个卖花少女已经消失在夜里……

⑤于是我又开始拍我的夜景——

⑥我拍了挂满盆花的围墙,拍了路边的油画长廊,拍了浪漫雅致的露天酒吧,拍了充满异国情调的音乐餐厅……

⑦正当我拍完豪华温馨的“星期五餐厅”的时候,突然发现坐在豪华餐厅里喝着饮料的两个少女竟是那么脸熟;再仔细一看,天哪,那两个悠悠喝着饮料的少女就是刚才向我推销玫瑰的卖花女,头上依然滑稽地戴着只有幼儿园小朋友才喜欢戴的鲜花头饰。

⑧这一发现,顿时就使我兴奋起来。我连忙走进去跟她们攀谈起来:“你们怎么像小孩似地戴着鲜花头饰?”“这样不是更加引人注目吗?”“你们的玫瑰花卖完了?”“卖完了”。“赚了多少钱?”“我赚了一百多。”“我赚了八十多”。两个少女争先恐后地向我报告着卖花的成果,就像学生向他们的老师报告自己的优秀成绩。我朝她们各自的桌面看了看,她们各点了一杯咖啡、一份冰淇淋和一些吃食。算一算价钱,按照“星期五餐厅”的高档收费,我估计,她们今天的卖花所得,已经所剩无几。

⑨我疑惑了,我问:“从报上获悉,上海南洋模范中学有个女中学生,靠课余卖花支撑起了一个发生了不幸而生活艰难的家。你们到衡山路卖花,难道也是为了贴补家用?……”“才不是呢!”那两个少女没听我说完就“咯咯咯”笑起来。也许是怕我误解了她们的卖花动机,笑完,她们竟tāotāo不绝地叙述起来:“卖花的目的可以是各种各样的,有的纯粹是为了赚钱,而我们不是。我们是一所重点中学的学生,我们觉得衡山路很有味道,喜欢到这里来看看。但光是看看似乎缺少点深度,能够参与其中,成为其中的一员才有意思呢?所以我们选择了卖花。我们到文化广场鲜花市场低价批发了一些玫瑰,然后到衡山路来高价出售,觉得非常有劲。我们一边卖花一边游览衡山路,赚了钱还可以找个有情调的地方消费消费。你看,这不是一举几得吗?” 她们说完,一口喝完咖啡,买单;然后出门拦了一辆出租车,潇洒地扬手而去……

⑩衡山路的夜景朦朦胧胧,神秘而迷人。看着出租车威风地远去,我不禁思绪万千: 现今的中学生真不简单,卖花还卖出了这么多名堂!但是不管怎么说,她们的出现,确实使神秘而迷人的衡山路变得愈加幽雅温馨,愈加美丽可人!

小题1:根据拼音写汉字

tāotāo不绝 ______________

小题2:第④段至第⑩段作者的心情经历了由__________→__________→疑惑→___________的变化过程。(6分)

小题3:第⑦段划线句运用了人物的__________描写方法,表达效果  

小题4:第⑩段“这么多名堂”具体指(1)_________;(2)_________;(3)_________。小题5:对第⑩段划线句理解最恰当的一项是(  )(4分)

A.两个唱的很清秀,穿得也很清纯的卖花少女与美丽的衡山路相得益彰。

B.两个重点中学学生的青春活泼、热情开朗衬托了衡山路的神秘迷人。

C.两个中学生对生活有独特的理解,并用行动参与其中让衡山路更有味道。

D.哼上路的异国情调、神秘迷人让原本就清秀的两个少女更加美丽可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