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实验题

(2014届东北三省四市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理综化学试卷)

铁触媒(铁的氧化物)是合成氨工业的催化剂。某同学设计了以下两种方案研究铁触媒的组成。

方案一:用下列实验方法测定铁触媒的含铁量,确定其组成。

(1)步骤④中用到的玻璃仪器有烧杯、玻璃棒、胶头滴管和                    

(2)若通入Cl2不足量,溶液B中还含有               会影响测定结果。

(3) 若通入Cl2过量且加热煮沸不充分,溶液B中可能含有Cl2。请设计实验方案检验Cl2,完成下列实验报告。

限选试剂:0.1mol L-1酸性KMnO4溶液、紫色石蕊试液、淀粉-KI溶液、0.1mol L-1 KSCN溶液、 品红稀溶液

实验操作实验现象与结论
取适量溶液B于试管中,滴加        ,振荡

,放置一段时间后,观察现象。

若溶液             ,则溶液B中含Cl2

若溶液             ,则溶液B中不含Cl2

方案二 :用下列装置测定铁触媒的含铁量,确定其组成。

(4)干燥管C的作用是                                             

(5)称取15.2g铁触媒进行上述实验。充分反应后,测得干燥管B增重ll.0g,则该铁触媒的化学式可表示为                  

答案

(1)250mL容量瓶  (2分)

(2)FeCl2或者FeSO4或者Fe2+   (2分)

(3)2-3滴紫色石蕊试液(或者是品红溶液)(2分)溶液显红色后,红色褪去。(品红溶液只需要答红色褪去)    (2分)  溶液不褪色(2分)

(4)防止空气中的CO2和水蒸气进入B中   (2分)

(5)Fe4O5或2FeO·Fe2O3或FeO·Fe3O4(其他合理答案均可)  (3分)

⑴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要用到的仪器一定要有容量瓶,并且要指明规格。在此题中,必需说明是250mL容量瓶。⑵如若氯气不足,则溶液A中的二价铁离子就会氧化不完全,影响后续实验。⑶可以使用紫色石蕊试液来检验。⑷防止空气中的二扣化碳和水蒸汽进入B中,影响实验结果。⑸干燥管B增加的质量是二氧化碳的质量,二氧化碳是一氧化碳结合一个氧原子生成的,因此铁触媒中的氧元素的质量就等于干燥管中增加的二氧化碳的物质的量,由此可以计算:n(O)=11g/44g/mol=0.25mol,那么15.2g铁触媒中铁的物质的量就可以用下列的方式来进行计算:;所以

问答题 案例分析题

案例1

商店售货员

三个孩子在玩商店游戏,在柜台上摆弄了一阵,便眼巴巴地等待“客人”上门来买东西,可其他的小朋友要么在“娃娃家”,要么在玩具角,或者是“宝贝工作室”等,玩得不亦乐乎,好像没有要来商店买东西的意向。小雅和小美明显兴趣低落了,小刚则完全沉不住气了,他正磨蹭着想离开商店……

老师走过去:“售货员你好!我家来客人了,要买好多好多东西。”

幼儿:“太好了,你要什么?”

老师:“这么多东西,拿也拿不了,可怎么办呀?你们商店能不能帮着送货上门啊?”由此帮商店引出了送货上门的服务内容,“商店”的“工作人员”主动开始了“送货”活动。

案例2

“娃娃家”游戏

小班“娃娃家”里的孩子们玩得热火朝天,老师发现小玉正拿着剪刀一缕一缕地剪着布娃娃的头发,神情是那样的专注。

老师:“你在干什么呀?”

幼J1:“我在给娃娃剪头发。”

老师:“为什么要剪布娃娃的头发呢?”

幼儿:“她的头发太长了。我的头发长了,妈妈就会给我剪的。”

面对这个幼儿的举动,是委婉的“禁令”?还是“因势利导”呢?这位教师是这样说的:“哦,原来是这样。小玉那么聪明,能不能替娃娃想个办法啊?怎样使娃娃既留住一头美丽的头发,又使头发看上去不那么长呢?可不可以给娃娃梳个小辫呢?试试吧!”小玉马上从“娃娃家”的梳妆台上拿起梳子,一下一下很认真地帮娃娃梳头,嘴里还喃喃自语:“疼不疼?妈妈轻点梳……”

案例3

“好吃屋”游戏

“好吃屋”的柜台上摆满了各种各样好吃的食物,有面包、果冻、牛奶、寿司、鸡蛋……

刚开张的那两天,“好吃屋”的顾客还真不少,明明就是其中一个,但红红坚持不让他进门,但明明非要挤进去,两个孩子争吵了起来……

老师走过来:“好吃屋的东西这么好吃,我们也想进去尝尝!”

红红:“客人太多了,坐不下了嘛!”

老师:“那我们可以打包带走吗?”

红红:“不行!”

老师:“那可怎么办?”

红红:“你们可以待会再来呀!”

明明:“好!”

就这样,冲突平息了,游戏顺利开展下去……

一星期后,“好吃屋”的孩子明显少了。单一的买、卖、吃活动使孩子们对此游戏失去兴趣。教师及时以“经理”的身份参与进去,招聘工作人员,引导孩子根据材料自己动手,如:用红色蜡光纸包住报纸球,制作“橘子、苹果”,用白纸撕“面条”,用黄色皱纹纸包住报纸棍做“油条”……

幼儿有事可做,游戏又变得有滋有味!

结合以上三个案例,谈谈教师应如何指导幼儿的游戏活动。

单项选择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