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单项选择题

公正司法是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最后一道防线。社会主义法治理念要求司法机关必须“严格公正司法”。下列哪一选项不符合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精神和要求?()

A.司法机关必须坚持实体公正和程序公正相结合,做到法律效果、政治效果和社会效果相统一

B.司法机关必须进一步提高办案效率,坚持公正与效率兼顾

C.司法机关为了保障判决有效执行,应对当事人实行“一站式服务”,即谁立案谁审判谁执行

D.全社会要依照宪法的规定,尊重司法机关依法独立行使审判权和检察权,尊重司法机关作出的生效判决

答案

参考答案:C

解析:

依法治国方略的实施是一项浩瀚庞大、复杂而艰巨的系统工程,包括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监督制约等几个。方面,其中公正司法的内涵如下:

坚持公正司法,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公正司法是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最后一道防线。司法发挥着保证法律的正确实施,保障社会成员合法权益,建立和维护正常社会秩序等重要作用。实现公正高效权威的司法,对于依法治国方略的实施具有举足轻重的意义。

(1)要坚持司法公正。严格以事实为根据,以法律为准绳,同时理性地权衡案件所关涉的各种社会利益,妥善把握和处理好案件所关涉的各种关系,对各类案件作出正确处理,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都感受到公平正义。司法人员必须自觉用司法公正理念指导司法工作,坚持实体公正和程序公正并重,做到法律效果和政治效果、社会效果相统一,故A项说法正确。

(2)要实现司法高效。合理配置司法资源,不断完善司法程序,切实改进司法作风,充分利用科学技术,全面提升司法活动的效率,有效应对社会生活中不断增长的司法需求。司法机关必须进一步提高办案效率,公正与效率兼顾,故B项说法正确。

(3)要树立司法权威。司法机关和司法人员要切实做到公正、高效、廉洁司法,提高司法的公信力;全社会要依照宪法的规定,尊重司法机关依法独立行使审判权和检察权,尊重司法机关作出的生效裁决。D项正确。C项中一站式的服务,解决了效率的问题,但不能以牺牲公正权威为代价,故其说法错误。

在实践中,司法机关内部分设立案庭、审判庭和执行庭,由不同的部门和人员来行使不同的权力,如果考生对实践有了解,也能做对此题。

单项选择题 B型题
阅读理解与欣赏

阅读下文,完成1—5题。

停电的时候

  停电了。

  男人自告奋勇地去点蜡烛,可找了许久,没找到。男人就取了些豆油,浸了一截线绳.做了一盏灯。油灯点燃,屋子里就暖暖地亮了。

  男人做灯的时候,孩子在一边打着手电筒。他惊讶地看见了一盏油灯的制造过程。望着跳动的灯花,孩子“嘎嘎”地笑了。

  女人:“你笑什么?”孩子指着墙上的影子说:“瞧,脑袋,这么大,这间屋子都盛不下了!”男人说:“瞧我的!”说着,将手掌合起,把手影投在墙壁上。孩子的眼前就幻出来一匹矫健的骏马。女人也来了兴致,当即变出一只漂亮的兔子。

  孩子很快就学会了。兴奋地创造出了展翅飞翔的雄鹰,又随心所欲地创造着美丽的图案。

  后来,孩子要求男人讲个故事。男人肚子里故事不多,该讲的过去都讲过了。男人随便挑了个故事,问孩子:“听过没有?”孩子摇摇头说:“没听过。”其实弦子早听过不知多少遍了。孩子也不知为什么,现在很想听这个故事。男人就绘声绘色地讲起来,讲到妖魔鬼怪的时候,男人就做出凶神恶煞的样子,发出刺耳的惨叫。孩子浑身打着激灵,眼睫毛一个劲地抖动,发出开心的笑声。

  女人不让男人再表演下去,对孩子说:“我想知道你学过哪些唐诗,背会了没有,理解了多少?”以往,孩子特别讨厌这样的考试,一首唐诗背得支离破碎。今天却出奇地平静,他的瞳孔里跳动着欢欣的火苗。孩子背了一些唐诗。凡是学过的,他都背得一字不差。孩子还讲述了那些唐诗的意境。男人和女人满意地笑了。他们没想到孩子今晚会表现得这么出色。

  男人和女人对望着,不知道这是为什么。他们刚想夸孩子,灯亮了,电来了。

  孩子伸手就打开了电视机,选出了喜欢的动画片。男人对孩子说:“儿子,求你了,今晓让爸爸看足球赛好不好?”女人在一边说:“我还想看韩剧呢,一集都不想落下。”

  孩子笑道:“干脆停电得了。”孩子正说着,居然真停电了,屋子里一片漆黑。

   孩子赶紧将油灯点亮了。他面带微笑,走到鱼缸跟前,观赏着默默无语的鱼。男人也过来了,陪着儿子看鱼。女人选择了织毛衣,打发黑色的夜晚。女人不小心弄掉了一根针,发出了悦耳的声音。孩子默默地观赏着那些在夜色中游泳的鱼。

  就这样,孩子习惯了每天晚上拉灭电灯,独处一会儿。    (略有删改)

1.第一次“停电的时候”发生了哪几件事?试着均用三个字概括。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平时“特别讨厌”的唐诗,为什么停电时“孩子”能“背得一字不差”?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停电来电停电”,小说安排这样来回“折腾”的情节有什么用意?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试想象“孩子习惯了每天晚上拉灭电灯,独处一会儿”的心理状态。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读了这篇小说,你想对自己的爸爸妈妈说些什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