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解答题
计算:
(1)2
12
÷
1
2
50
×
1
2
3
4

(2)(4
2
-3
6
)÷2
2

(3)2
12
+3
1
1
3
-
5
1
3
-
2
3
48

(4)(7+4
3
)(7-4
3
)-(3
5
-1)2

(5)(1+
2
)2(1+
3
)2(1-
2
)2(1-
3
)2
答案

(1)原式=4

3
÷
5
2
2
×
3
4
=
8
3
5
2
×
3
4
=
3
2
5

(2)原式=4

2
÷2
2
-3
6
÷2
2
=2-
3
3
2

(3)原式=4

3
+2
3
-
4
3
3
-
8
3
3
=2
3

(4)原式=72-(4

3
)2-(46-6
5
)=49-48-46+6
5
=-45+6
5

(5)原式=[(1+

2
)(1-
2
)] 2[(1+
3
)(1-
3
)] 
2
=4.

单项选择题

阅读以下文字,完成61—65题  所谓创新型经济,它体现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的要求,是以知识和人才为依托,以创新为主要驱动力,以发展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技术和新产品为着力点,以创新产业为标志的经济。我国各地发展创新型经济的经验证明,经济增长由物质资源投入转向创新驱动,节省的是物质资源、环境资源之类的物质投入,但不能节省资金投入。创新本身需要足够的投入来驱动。既然创新投入对创新型经济意义重大,对创新投入的激励机制建设就尤为重要,这种激励机制的形成与市场经济体制关系密切。  标准的市场经济理论排斥政府作用,至多是在市场失效以后才需要政府干预。这是在不考虑创新的条件下提出的。而一旦引入创新,就需要政府的积极介入。政府主动介入创新的必要性主要在两个方面,一是创新成果具有溢出效应。创新的知识和技术,不仅创新者受益,社会也会受益。这种外溢性同时也表明,创新不仅要支付私人成本,也要支付社会成本,这种公共性特征不只是靠政府规制来克服仿冒、剽窃等免费搭车行为,更为重要的是制定重大科技创新的国家计划,并通过公共财政对此类创新进行直接的或引导性的投入。  我国目前的提法是技术创新体系以市场为导向。这是针对以企业为创新源头的技术创新而言的,而对以科技进步为源头的科技创新来说,还应明确以国家目标为导向。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对技术有自主的选择,市场也会通过资源配置来推动创新,但不排斥政府积极介入其自主的研发过程。自主创新的各个阶段与市场的距离大致可确定政府和市场结合作用的界线。离市场越近的阶段,市场机制的调节作用越大;离市场越远的阶段,政府的作用越大。这意味着在创造新知识和新思想的阶段,更多地需要政府介入,包括政府提供引导性投资和支持引进高端创新人才。根据各地发展创新型经济的实践,政府介入创新不是代替企业的主体地位,更不是挤出企业的创新投资,而是做更为公共的事情。

在哪个阶段最应发挥政府的作用( )

A.自主研发阶段

B.产品成型阶段

C.知识创新阶段

D.市场销售阶段

单项选择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