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陋室吟》一文,完成1—5题。 |
(选自《散文》2000年第10期,作者:范君问) |
1.“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请用上文中相关词句解说“德馨”的内涵。 2.第②段中,加黑的“完美的注解”具体指什么内容? 3.体会第④段中“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在文章中的作用。 4.“并不圆熟”的二胡声自始至终都在文中“悠悠地响”,请揣摩作者这样安排的意图。 5.面对二十三年的贬谪生涯,刘禹锡高唱“我言秋日胜春朝”、“为霞尚满天”,中国历史上不乏这样 的豪杰之士,请举出一个这样的人物,结合他们的有关事迹或名句作简要分析。 |
1.(意思对即可给分)许身报国,虽死不悔的豪情;乐观自信,积极向上的心态;坚毅顽强,坚韧不拔的信念。
2.指刘禹锡重游玄都观并写下“种桃道士归何处,前度刘郎今又来”的诗句。也可用自己的话概括:贬谪23年后,刘禹锡被朝廷起用,踌躇满志。(说到“贬谪、起用、得意”之类的意思中的两点,就可得全分)
3.概括了刘禹锡历经坎坷,笑到最后的人生历程;揭示了一个人生哲理——历经磨难,坚持不懈,终能成功;深化了中心,是文章的点睛之笔。
4.①二胡声是全文的一条线索(起贯穿全文的作用); ②渲染孤寂忧伤的气氛;③悠悠的二胡声是对刘禹锡精神品格的赞美; ④勾起对刘禹锡绵绵无尽的追思; ⑤二胡声也是对如今陋室少有人来的叹息; ⑥二胡声是对“陋室吟”的阐释、演绎。
5.示例: 范仲淹:面对贬谪,他想的不是自己的利害得失,而是“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表现了他的忠君爱民的思想。 龚自珍:面对腐朽的清政府,他辞官离京,高唱“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表现他甘愿奉献以及对理想、信念的执著追求。 林则徐:在焚烧鸦片之后,遭到流放,他怀着“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的崇高信念,为伊犁人民修建水渠,在新疆大地上写下了一个大写的“人”字。 (其他如苏轼、滕子京、欧阳修等均可,只要分析正确,符合答题要点,即可给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