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阅读理解与欣赏

春 雪

        1、入春以来,接连下了几场大雪。每次看到这一片白茫茫的世界,心头总涌出无限欣喜,是的,这是八十年代第一个春天的雪啊!

        2、我生长于北国,从小曾看雪。少年喜诵的“为嫌诗少幽燕气,故向冰天跃马行”的诗句,至今记忆犹新。鲁迅对北地和江南的雪;作了精细入微的描写:“江南的雪,可是滋润美艳之至了”,而“朔方的雪花在纷飞之后,却永远如粉,如沙,他们决不粘连,撒在屋上、地上、枯草上”。不过我觉得这里写的北方的雪是冬雪。至于北方的春雪,我觉得颇有江南雪意呢!旧历正月初三那头一场春雪不就是这样吗?我住在高楼上,从窗上望出去,阳台栅栏上堆积着厚绒绒的一层雪,是那样湿润滋融,带来清新的春的消息。天晴气朗。从我这窗口,可一目望到苍翠的西山。而这一天,北京城一片洁白,一望无际,鳞次栉比的积雪的屋脊,黑白相间,构成一幅十分精致的画,好看极了。

       3、这春雪;引起我喜悦,引起我深思。我静静伫立窗前久久凝望,我想起我一生中难忘的几场春雪。 

       4、在延安搞大生产的那个早春,那是如何艰苦而雄伟的大时代呀!我们为了战胜饥饿,为了把火与血的战斗进行下去,但等天暖,我们就要放火烧山、开荒下种。恰恰在这时候,一场大雪忽然从空中飘飘扬扬洒落下来,喜得我奔出窑洞,用炽热的两颊,迎接冰冷的雪花。我现今还记得延安山岭上,这里,那里,一行行蜿蜒蠕动的人影,然后,飞扬的锄头,挥洒的汗水,令人真正体会到“劳动人民创造新世界”的快感。

        5、今早起来一看,又是一场好雪。大概因为温度上升,雪花都粘边在树枝上。这雪枝使我想起另一段艰苦而雄伟的生活,那是东北解放战争最困难的时候。松花江边,二三月还是满天风雪。雪深没膝的行军人,一身热汗淋漓,但一眼看见东北人叫作“树桂”的奇景,一株株树从身到每个纤细枝条,都像冰雪精雕细刻出来的,不禁从心头掠过一阵惊喜。我就带着这美好的心境穿过风雪,走进硝烟,这又是何等英雄而豪迈的生活啊!

        6、今年,八十年代第一春,这几场大雪自与往昔不同了。但是,历史的脚步,却靜悄悄而坚坚实实地从遥远深处走来,赋予今日的春雪以无限深情。如果说有什么不同,那就是时代不同了。那时,我们从黑暗旧世界中用鲜血与生命搏取光明;今天,我们迈进一个大时代的门坎,走向新的长征,要以更坚毅的力量去搏取更大的光明。从一个战场走上另一个战场,这就是我们的历史的延续与伸展。“忘记过去就意味着背叛”,这话说得多好呀!我们是为了纪念过去而迎接明天。对于创造未来的人来说,他懂得他是多么需要往昔那种披荆斩棘,开荒辟莽的精神的,这样想时,我又听到开荒的歌唱,又听到火线的雷鸣。

        7、我静静的凝视着,这春雪啊,一点动静也没有,绵绵落了一夜,又是绵绵落了一天,这雪多么洁白纯净,如花似玉,但是没有让我们沉醉,却使我亢奋。从我的经历、我的性格,我是更爱暴风雪的。正如鲁迅所写:“……旋风忽来,便蓬勃地奋飞,在日光中灿灿地生光,如包藏火焰的大雾,旋转而且升腾腾,弥漫太空,使太空旋转而且升腾地闪烁。……”这是怎样的豪情,怎样的奔放。……古语:“瑞雪兆丰年”,而这十年代第一个春天的雪,不是为八十年代、为新长征,带来美好的预感了吗?……没有一点风,我静静地走到一株高大的白杨树下,一片积雪,又一片积雪,从树顶上扑空一响,坠落下来,立刻溶入潮湿的黑土。我忽然起起:“落花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当然,用落花比拟落雪花很不确切,可是用生命肥沃着大地的雪花,不正在催发着即将开放的春花吗?

1、概括文中写的对“我”有独特触动的几次落雪。

    (1)                                                                                                                                     (2)                                                                                                                   

    (3)                                                                                                                                   2、第二自然段中“鲁迅对北地和江南的雪作了精细入微的描写”江南的雪的特点是                                         ,北地的雪的特点是                                                                    

3、第三自然段中“我靜静地伫立窗前久久凝望,我想起我一生中难忘的几场春雪”一句在文中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第六自然段划线句子中“一个战场”指    ,“另一个战场”是                            。 

5、从第七自然中找出描写北国春雪颜色、质地或状态的三个词语                                        、

                   。

6、整篇文章,以眼前的春雪;把几十年的感情串在一起。纵观全文,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1)延安搞大生产时的一场春雪;

     (2)东北解放战争最困难时松花江边的漫天飞雪。

     (3)八十年代第一春的落雪。 2、滋润美艳之至;如粉如沙,决不粘连。   

3、引出下文。

4、我们从黑暗的世界中用鲜血生命搏取光明。走向新的长征,要以更坚毅的力量去搏取更大的光明。      5、洁白纯净、如花似玉、绵密、绵绵等。

6、表达了作者要发扬过去斗争中的进取精神,在新的生活中贡献自己的光和热的思想感情。

阅读理解与欣赏

文言文阅读(19分)

燕荣,字贵公,华阴弘农人也。父偘,周大 * * 。荣性刚严,有武艺,仕周为内侍上士。从武帝伐齐,以功授开府仪同三司,封高邑县公。高祖受禅,进位大 * * ,封落丛郡公,拜晋州刺史。从河间王弘击突厥,以功拜上柱国,迁青州总管。荣在州,选绝有力者为伍伯,吏人过之者,必加诘问,辄楚挞之,创多见骨。 * * 盗屏迹,境内肃然。他州县人行经其界者,畏若寇仇,不敢休息。上甚善之。后因入朝觐,特加劳勉。荣以母老,请每岁入朝,上许之。及辞,上赐宴于内殿,诏王公作诗以饯之。

伐陈之役,以为行军总管,率水军自东莱傍海,入太湖,取吴郡。既破丹阳,吴人共立萧瓛为主,阻兵于晋陵,为宇文述所败,退保包山。荣率精甲五千蹑之,瓛败走,为荣所执,晋陵、会稽悉平。检校扬州总管。寻征为右武候 * * 。突厥寇边,以为行军总管,屯幽州。母忧去职。明年,起为幽州总管。荣性严酷,有威容,长史见者,莫不惶惧自失。范阳卢氏,代为著姓,荣皆署为吏卒以屈辱之。鞭笞左右,动至千数,流血盈前,饮啖自若。尝按部,道次见丛荆,堪为笞棰,命取之,辄以试人。人或自陈无咎,荣曰:“后若有罪,当免尔。”及后犯细过,将挝之,人曰:“前日被杖,使君许有罪宥之。”荣曰:“无过尚尔,况有过邪!”榜棰如旧。

荣每巡省管内,贪暴放纵日甚。是时元弘嗣被除为幽州长史,惧为荣所辱,固辞。上知之,敕荣曰:“弘嗣杖十已上罪,皆须奏闻。”荣忿曰:“竖子何敢弄我!”于是遣弘嗣监纳仓粟,得一糠一秕,辄罚之。每笞虽不满十,然一日之中,或至三数。如是历年,怨隙日构,荣遂收付狱,禁绝其粮。弘嗣饥馁,抽衣絮,杂水咽之。其妻诣阙称冤,上遣考功侍郎刘士龙驰驿鞫问。奏荣虐毒非虚,又贼秽狼籍,遂征还京师,赐死。先是,荣家寝室无故有蛆数斛,从地坟出。未几,荣死于蛆出之处。

(《隋书·卷七十四 列传三十九 酷吏传》)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尝按部按:巡查

B.道次见丛荆次:驻扎

C.瓛败走,为荣所执执:抓捕

D.怨隙日构构:形成小题2: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燕荣严酷的一组是(    )

① * * 盗屏迹,境内肃然。          ②他州县人行经其界者,畏若寇仇,不敢休息。

③荣率精甲五千蹑之,瓛败走。   ④长史见者,莫不惶惧自失。

⑤荣每巡省管内,贪暴放纵日甚。  ⑥遂收付狱,禁绝其粮。

A.②④⑥

B.②⑤⑥

C.①③⑤

D.①④⑤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燕荣性格刚严,武艺高强,为官以严厉著称,管辖地区盗贼绝迹,百姓相安无事,隋文帝对其颇为赏识,常常慰劳勉励。

B.在攻打陈的战役中,燕荣率领精锐甲兵五千人追踪吴郡国主萧瓛,萧瓛败逃,被燕荣所擒获。突厥侵犯边境,燕荣为行军总管,屯兵幽州,后来由于为母亲服丧而离职。

C.某次燕荣鞭打一人,那人辩解说自己没有犯罪,于是燕荣答应他如果他下次再犯错,就宽恕他不施以惩罚,后来他再次犯错,别人虽然替他求情,但那人仍然遭到鞭打。

D.元弘嗣被任命为幽州长史时,害怕被燕荣所侮辱,所以坚决推辞。隋文帝下诏书想要庇护元弘嗣,因而招致燕荣的怨恨。小题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吏人过之者,必加诘问,辄楚挞之,创多见骨。(3分)

(2)人或自陈无咎,荣曰:“后若有罪,当免尔。”(3分)

(3)及后犯细过,将挝之,人曰:“前日被杖,使君许有罪宥之。”(4分)

单项选择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