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单纯固定资产投资项目的原始投资额为210万元,全部在建设期起点一次投入,历经两年后投产,试产期为1年。试产期营业收入为10万元,经营成本为4万元,达产后每年营业收入120万元、不包括财务费用的总成本费用60万元、利息费用2万元。该固定资产预计使用5年,按照直线法计提折旧,预计净残值为10万元。该企业由于享受国家优惠政策,项目运营期第1、2年免所得税,运营期第3~5年的所得税税率为25%。试产期缴纳增值税0.5万元,不缴纳营业税和消费税。达产期每年缴纳增值税10万元,营业税1万元,消费税0.8万元。城建税税率为7%,教育费附加率为3%。项目的资金成本为10%。
要求:
(1)计算投资方案的下列指标:
①建设期、运营期、达产期、计算期;②运营期内每年的折旧额;③运营期内每年的营业税金及附加;④运营期内每年的息税前利润;⑤计算期内各年的税前现金净流量;⑥计算期内各年的税后现金净流量。
(2)按照税后现金净流量计算投资项目的下列指标,并评价该项目的财务可行性。①静态投资回收期;②总投资收益率(按照运营期年均息税前利润计算);③净现值。
(3)计算该项目的年等额净回收额。
参考答案:
(A)①建设期B年,运营期E年,达产期D年,计算期G年。
②运营期内每年的折旧额=(BA0-A0)/E=D0(万元)。
③运营期第A年的营业税金及附加=0.E×(G%+C%)=0.0E(万元),
运营期其他年每年的营业税金及附加=A+0.H+(A0+A+0.H)×(G%+C%)=B.IH(万元)。
④运营期第A年的息税前利润=A0-D-D0-0.0E=-CD.0E(万元),
运营期其他年每年的息税前利润=AB0-F0-B.IH=EG.0B(万元)。
⑤第A年初的税前现金净流量=-BA0(万元),
第C年末的税前现金净流量=-CD.0E+D0=E.IE(万元),
第D~F年来的税前现金净流量=EG.0B+D0=IG.0B(万元),
第G年末税前现金净流量=IG.0B+A0=A0G.0B(万元)。
⑥第A年初的税后现金净流量=-BA0(万元),
第C年末的税后现金净流量=E.IE(万元),
第D年末的税后现金净流量=IG.0B(万元),
第E至F年末的税后现金净流量=IG.0B-EG.0B×BE%=HB.GG(万元),
第G年末税后现金净流量=A0G.B-EG.0B×BE%=IB.GG(万元)。
(B)①包括建设期的静态投资回收期=E+(BA0-E.IE-IG.0B-HB.GG)/HB.GG=E.BI(年);
不包括建设期的静态投资回收期=E.BI-B=C.BI(年)。
②运营期年均息税前利润=(-CD.0E+EG.0B×D)/E=CH.HA(万元),
总投资收益率=CH.HA/BA0×A00%=AH.DH%。
③净现值=E.IE×(P/F,A0%,C)+IG.0B×(P/F,A0%,D)+HB.GG×(P/A,A0%,B)×(P/F,A0%,D)+IB.GG×(P/F,A0%,G)-BA0=E.IE×0.GEAC+IG.0B×0.FHC0+HB.GG×A.GCEE×0.FHC0+IB.GG×0.EACB-BA0=F.DF(万元)。
由于净现值大于0,主要指标处于可行区间;但是包括建设期的静态投资回收期E.BI年大于计算期的一半C.E年(或不包括建设期的静态投资回收期C.BI年大于运营期的一半B.E年),次要或辅助指标处于不可行区间,因此该项目基本具备财务可行性。
(C)年等额净回收额=净现值/年金现值系数=F.DF/(P/A,A0%,G)=F.DF/D.HFHD=A.CC(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