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问答题 简答题

孟荀教育思想异同比较分析。

答案

参考答案:

(1)论教育的作用。从“仁政”和“性善论”观点出发,孟子认为教育的社会作用是“行仁政”,对人性的作用是“求放心”,即保持、培养和扩充先天的善性、找回失掉的善心。荀子则认为教育是“固国齐民”、实现“礼治”的重要手段。在人性方面,荀子从“性恶论”出发,批评孟子的“性善论”,认为其混淆了“性伪之分”,教育的作用在于“化性起伪”。孟子和荀子都十分重视教育的社会作用和对人性的作用,把树立社会的道德观念当做教育的根本任务;不同点在于孟子持教育发展本性论,荀子则强调教育改造本性说。但是,同作为孔子教育思想的继承者和发扬者,他们有关教育作用的论述又是相互补充、相辅相成的:前者论证了教育的可能性,后者则把重点放在实施教育的必然性和必要性方面。 

(2)论教育目的和教育内容。孟子认为教育目的在于“明人伦”,培养“大丈夫”的理想人格。荀子把当时的儒者划分为俗儒、雅儒、大儒三个层次,认为教育、的目标在于培养“始乎为士,终乎为圣人”的“大儒”。二者同样重视德才兼备而以德为首要条件的“君子”和“大儒”。在教育内容方面,孟子以伦理道德为主,而荀子则在诗、书、礼、乐教育内容中,尤为重视“礼”的学习。 

(3)论道德教育;在道德教育方面,孟子继承和发展了孔子的思想,从“性善论”出发,重视启发人们恢复天赋的道德观念的自觉性,提出了持志养气、反求诸己、改过迁善、存心养性等道德修养方法。荀子则从“性恶论”出发,强调长虑顾后、补偏就中、培养德操等方法。 

(4)论教学与学习。孟子的教学思想偏重于内求,强调理性思维,重视人的内在主观能动性,对“闻见”并不大重视。基于此,他提出了深造自得、启发思维、诱导学生等教学方法和盈科而进、专心致志等学习方法。荀子的教学思想偏重于外求,重视对外界事物的认识和学习,提出了诸如闻见知行、锲而不舍、虚壹而静等教学学习方法。

填空题
单项选择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