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问答题

阅读下面的材料,自选角度,自定文意,自拟标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于丹在《(论语)心得》中引述了美国科学家进行的一项实验,科学家在许多同时生长的南瓜上加上质量不同的砝码。有的几克,有的几十克,有的几百克,有的几千克。其中一个南瓜加得最多,从最初的几克进步加压到它成熟时,已经加到了几百千克。科学家把这些加压的南瓜摘下来,试着用刀把它们打开,看它们的质地有什么不同。别的南瓜随着手起刀落迎刃而开,而那只承受压力最大的南瓜却把刀弹开了,最后只好用电锯把它锯开,实验的数据令人难以置信,这只南瓜里面的硬率竟然相当于一棵成年的树干。于丹说,这其实是一个“生命的实验”,面对这样使人瞠目结舌的实验结果,在当今社会这样的竞争压力下,我们有理由不提前成熟吗?

答案

参考答案:生命必须学会承受压力 学者于丹在《(论语)心得》中引述了一项测试南瓜在压力下的生命力的实验:经历了从幼年时开始,逐次增加、最终达到数百公斤的重压后,一个普普通通的南瓜竟然使得自己的果肉强度相当于一颗成年树干,不再同其他南瓜一般被轻易切开,而只能被用电锯锯开! 这其实就是一个生命实验,实验的过程与结果就是我们现代人所处的外在环境跟我们内在反张力最好的写照:在当今社会这么大的压力下,我们必须要学着承受它。 压力就像空气一样,无时无处不在。任何年龄段的人,不管在什么时候,总会遇到这种或那种压力。只不过有的压力事件过程短,随着压力源的解除,我们的压力也就消失了;或者压力的强度不足以引起焦虑、抑郁等一些心理疾病,我们便不容易感觉到这种压力的存在。只有当压力达到一定的强度而且持续时间较长的时候,我们才会真切地感到压力,感到在压力下身心的变化。面对当前快节奏的生活和日益激烈的竞争,总能听到人们在抱怨压力大。如今压力已深刻地影响到人们心理、生活、健康状况。 实际上,压力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压力的确给个人和组织都带来了不可估量的消极影响。以工作压力的负面影响为例,在欧盟,每年大约有1000万人因工作压力而引发种种疾病;在挪威,治疗因工作压力引发的疾病耗费了约10%的国民生产总值;在英国,因为工作压力而丧失1.8亿个工作日。由压力给个人和社会带来巨大损失的数据触目惊心、不胜枚举;压力对个人情绪、生理、行为上的损害也不可小觑。 但另一方面,压力也有积极的作用。如果工作没有挑战性,生活没有创造性,人就会感到空虚、不求上进、得过且过、没有追求,严重情况下甚至会丧失自信心。社会心理学的研究也发现,自信心强的人愿意选择自己能够达到且有挑战性的任务。这也是为什么许多大学生就业宁愿选择压力大的私企、外企,也不愿意去天天看报纸、喝茶的单位机关的原因。还有一些人为了实现某种目标,甚至主动给自己施压。比如历史上,西楚霸王项羽面对敌军破釜沉舟,背水一战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 在挪威,渔民们辛苦捕捞的沙丁鱼,往往尚未运到渔港就奄奄一息,也因此总卖不了好价钱。后来,有人就在鱼槽中放进一条鲶鱼:鲶鱼在运输途中不停地追逐沙丁鱼,迫使其快速游动,客观上保证了沙丁鱼到港时的活力。这就是著名的“鲶鱼效应”,它告诉我们:如果说我们是沙丁鱼,那么压力便是鲶鱼。压力迫使我们不得不放弃安逸、稳定的生活,却也是奋进的动力,使人能够快速成长起来。 成长需要压力。古往今来,压力使多少人成长,多少人积极进取。“人无压力不成才。”追溯历史,文王拘而演周易,孔子厄而作《春秋》,屈原逐而赋《离骚》,孙武膑足而修《兵法》,司马迁处逆境而著《史记》,这无一不是压力铸就的成功!

单项选择题
判断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