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问答题

分析下面的论证在概念、论证方法、论据及结论等方面的有效性。600字左右。

1 000是100的10倍。但是当分母大到上百亿的时候,作为分子的这两个数的差别就失去了意义。在知识经济时代,任何人所掌握的知识,都只是沧海一粟。这使得在培养与选拔人才时,知识尺度已变得毫无意义。

现代网络技术可以使你在最短的时间内查询到你所需要的任何知识信息,有的大学毕业生因此感叹何必要为学习各种知识数年寒窗。这不无道理。传授知识不应当继续成为教育,特别是高等教育的功能。学习知识需要记忆。记忆能力,是浅层次的大脑功能。人们在思维方面的差异,不在于能记住什么,而在于能提出什么。素质教育的真正目标,是培养批判性思维与创造性思维能力。知识与此种能力之间没有实质性的联系,否则就难以解释,具备与爱因斯坦相同知识背景的人有的是,为什么唯独他发现了相对论。硕士、博士这些知识头衔的实际价值一再受到有识之士的质疑,道理就在这里。

“知识就是力量”这一曾经激励了几代人的口号,正在成为空洞的历史回声,这其实是时代的进步。

答案

参考答案:

论证有效性分析 题干的论证中存在的若干逻辑错误或漏洞,考生在分析中指出论证中存在的逻辑错误或漏洞,或肯定有关论点,只要言之有理,都给分。 以下要点供参考:

①“在知识经济时代,任何人所掌握的知识,都只是沧海一粟”,这一断定的逻辑结论应当是:任何人包括学问家都应当认识到自己知识的有限,因而应当更加谦虚与好学;而没有理由是:在培养与选拔人才时知识的差异变得毫无意义。

②“现代网络技术可以使你在最短的时间内查询到你所需要的任何知识信息”,推不出“传授知识不应当继续成为教育,特别是高等教育的功能”。网络是一种新的知识载体,传授知识不等于提供知识信息载体,否则大学只要有图书馆和网络就够了。

③“具备与爱因斯坦相同知识背景的人有的是,但唯独他发现了相对论”,只能得出结论:爱因斯坦所具有的知识背景不会自然地导致他发现相对论,而不能得出一般结论“知识与能力之间没有实质性的联系”。不能忽视爱因斯坦的知识背景也是他发现相对论的必要条件。

④知识需要记忆,不等于知识只需要记忆。学习知识的过程,也是培养与训练批判性思维与创造性思维能力的过程。知识不等于能力,不意味着知识与能力没有关系。

⑤能力平庸的硕士、博土是存在的,但同样不乏有创造性成果的硕士、博士。

⑥“知识就是力量”肯定的是知识的社会价值与历史作用。上述论证充其量只是试图说明,对于受教育者或一般的认识个体而言,知识相对来说并不重要,而并不涉及对人类社会发展来说知识的作用与价值。因此,上文最后对“知识就是力量”的否定,是离题的结论。作为写作题的类型之一,论证有效性分析还要求语言精练流畅,论证或反驳有力,结构严谨,条理清楚。

 

解析:

解析:

1. “1000是100的十倍,但是当分母大到百亿的时候,作为分子的这两个数的差别就失去意义。” 该论证是欠妥当的,两个数的差别再小,在特定的需要下,其意义还是存在的。

2. 由上述前提得出“在知识经济时代,任何人所掌握的知识,都只是沧海一粟。这使得在培养与选拔人才时,知识尺度已变得毫无意义。”则是不当类比。更何况,虽然“任何人所掌握的知识,都只是沧海一粟”,但是也能满足社会进步的部分需要,因为,我们没有理由也不必要,用所学的知识去应对整个世界的变化。

3. “现在网络技术可以使你在最短的时间内查询到你所需要的任何知识信息,有的大学毕业生因此感叹何必要为学习各种知识数年寒窗,这不无道理。”该论证有待商榷,检索到知识和掌握知识是两个不同的话题,能否正确的运用知识更是有待研究。

4. “人们在思维方面的差异,不在于能记住什么,而在于能提出什么。”则是非黑即白,可能二者的结合才能体现思维真正的优势。

5. “素质教育的真正目标,是培养批判性思维与创造性思维能力。”与“知识与此种能力之间没有实质性的联系”没有必然联系,论证者显然缺乏更多的证据来证明他的观点。 论证者以“具备与爱因斯坦相同知识背景的人多的是,为什么唯独他发现了相对论。则是以偏概全。

6. “硕士、博士这些知识头衔的实际价值一再受到有识之士的质疑,道理就在这里。”该论证看似有理,其实不然。论证者并没有提出衡量知识有用性的标准,更没有衡量硕士、博士价值的标准,因此其整体的论证过程还有待研究。

单项选择题 B型题
填空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