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问答题

《新航路的开辟》在近现代历史上有奠基性的历史作用。同时,它也是每一本历史教科书都很重视的内容,是初高中历史教科书共有的内容。那么,如何设计这节课,如何体现出高中历史课程与初中历史课程的区别,就是十分重要的问题。阅读下面这个设计案例,然后对该教师的教学没计作一评析。
一、新航路开辟的背景
1.两大动机——政治和宗教的扩张意图、对贵金属黄金的追求
2.两种理解——无比的富庶和极大的风险
新航路开辟前,欧洲人对东方的亚洲,存在着两种非常矛盾的理解。一方面,认为东方无比富庶,拥有难以置信的财富、宝石、贵金属和香料,而且在很多传说和记载中对东方充满神秘感。另一方面,东方虽在地理上十分遥远,但在欧洲人的想象中是相当近的,只不过在西方与东方之间隔着黑暗之海,那里海水沸腾、海风暴虐、巨浪滔天,到东方去简直是十分困难的事情。
3.两种现实——巩固王权的任务和相对贫弱的经济
伊比利亚半岛土地贫瘠、相对贫穷,需要寻找新的基本资源;王权建立,希望改变经济现状。
4.两种选择——坐观他人渔利或者另辟海路
5.两种条件——必要性条件和可能性条件
二、开辟新航路的过程
根据“新航路开辟示意图”,总结归纳:整个探险过程可视作两步战略——第一步从地中海到大西洋;第二步从大西洋到太平洋,实现环球航行。
航海家们探索新航路呈现出两个方向——葡萄牙向东、西班牙向西。
三、开辟新航路的历史影响一一世界市场初步形成
新航路开辟产生的两种影响——(1)全球联系加强,世界市场雏形,促进了资本主义发展。(2)殖民活动展开,广大殖民地人民在灾难中艰难生存和发展。
从葡萄牙、西班牙的历史发展中提炼出两点认识——(1)一个国家、民族和地区,在人类社会发展中如果能先走一步就可能步步走先!(2)在前进的道路上没有终点,必须与时俱进!

答案

参考答案:学习的开展必须借助于课程推进的流程,课程推进的过程不仅是知识讲解的过程,更是学习深入的表现。这就意味着,教学设计不是要考虑怎么教学,而是要考虑怎么样促进学习的发生和深入。
历史是可以解释的而不是凝固的。本节课教学本着“解释”历史的要求,从葡萄牙和西班牙当时面临的具体的主客观条件,做出的历史选择和行动中,体会在国家和民族的发展进程中如何应对挑战,怎样把握机遇。历史是供我们理解而不是记忆的。陈衡哲先生说:“历史不是叫我们哭的,也不是叫我们笑的,乃是要求我们明白他的。”本节课教学中通过从不同角度对“开辟新航路”的理解,正是对这种理念的追求。

单项选择题 A1型题
单项选择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