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问答题

图1中所示为某大城市中一居住小区,用地约7hm(上标)(包括小学及社区服务中心),封闭式管理。

居住小区规划见图1。

 

 [问题]

根据图示,指出该居住小区平面布局中的问题.并提出调整意见。

答案

参考答案:

存在的主要问题如下。 (1)小学位置错误。小学是居住小区配套的最基本设施之一,主要为小区居民子女就学服务,因此小学校的位置应放在小区内部,既保持合理的服务:仁径,又保证学生安全。而放在小区外面,并且被城市一条主干路分隔,显然不利于使用和安全,违反了小学布局的基本原则和要求。应调整到小区内部适当位置。 (2)组闭出入口位置不当,不应直接开在城市主干道路上,而且距离转弯路段过近。一方面小区出入车辆多,影响主干道路上的车行速度和交通量,降低主干道路的功能。另一方面严重影响交通安全。应调整小区出入口位置。 (3)根据小区规模和管理模式,只设一个出入口不足,应增设一个出入口。 (4)变电站不应设置在小区内部。不利小区安全,影响环境景观。 (5)未按小区设计要求设置必需的地面停车位。目前,我国私家小汽车拥有量增长较快,小区内停车已成了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根据《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2002年版),居住区中地面机动车停车率不能低于10%(居住区内居民汽车的停车位数量与居住户数的比率)。而在我国许多大城市居住小区中(各地情况有所差别),一般规定小区内部停车位按居住户数的 30%~50%配置,其中地面停车位应不少于配建车位数的30%。 (6)社区服务中心布局不合理。应与小区同侧布置。而布置在城市主干路另一侧显然使用不便,造成大量居民频繁穿越城干道,既影响干道交通,又不利居民安全。 (7)应配建幼儿园一处。 (8)建议对方案进行调整,如图4。

单项选择题 A1/A2型题
阅读理解与欣赏

阅读下面文段,完成小题。

说知论智

王蒙

什么是智慧?是“知识多”吗?不。知识多,是渊博,是活字典,未必就是智慧。掉书袋的人,学贯中西、文通古今的人,是学问大家,但未必是最好的智者。仅仅有一种绝活,人们会称赞你心灵手巧,称呼你是能工巧匠,却不一定认为你很有智慧。

  今天,追求技巧、想走捷径成功的人越来越多。这又是“智慧”吗?不,最多是心眼多,是投机取巧,是机灵鬼。智慧要求远见,要求眼光,要求对于对象的整体性把握,要求不仅经得住一时一地一事的考验,而且经得住较为长期与全面的检查。智慧要求举一反三,融会贯通,要求有所不为,有所作为,要求学有新意,事有新意,言有新意。

  智慧,是指人的一种高级的、主要是知性方面的精神能力。“智”强调的是知识与胆识,是能够作出正确的判断、估量、选择与决策。“慧”主要是悟性,是对于是非、正误、成败、得失等的迅速感受与理解掌控。

  尽管智慧给人的印象首先是一种能力,但能力不可能完全脱离品质与境界。我们说到远见、大局、明辨、敏锐与周全,说到选择与决策、承担与应变、淡定与冷静、正视与勇气,这都不是鼠目寸光、私心杂念、斤斤计较、患得患失、蝇营狗苟、妒贤嫉能、夸张矫饰、胆小怕事、苟且偷安的人所能做得到的。相反,只有具有远大的目光与胸怀的人,具有谦逊兼听、从善如流品德的人,具有求知好学、服膺真理性格的人才能做得到。

  在中国古人那里,不常用智慧这个词,而喜用“知”。儒家讲得更多的是“学”字,要人重视学习,重视切磋琢磨。老子讲大成若缺、大盈若冲、大巧若拙、大辩若讷,这些意思都与我们今天讲的“大智若愚”相通。真正的大智是深藏的,是不那么张扬外露的。这也包含了警示人们不要耍小聪明、不要一心投机取巧、不要聪明反被聪明误的意思。

大的智慧,不等于万事通,事事通。有些有大智慧的人,某件小事上可能冒傻气。比如牛顿,为了便于家里一大一小两只猫出入,要求木匠在大门上凿出大小两个猫洞;因为着迷做实验,煮鸡蛋时却心不在焉地把怀表放进了锅里。

智慧是永无止境的。向往智慧、靠拢智慧、汲取智慧之心人皆有之。尤其在今天,在全球化的激烈竞争的时代,不论个体还是群体,没有足够的智慧,就无法生存和发展,就无法在竞争中取得成绩,更不要说胜利了。

怎么获得智慧?自然要汲取全世界的一切智慧成果,弘扬民族文化的益智精华,倾听时代高端与科学前沿的信息与呼唤。更重要的是,面对我们的生活实践,有所实验、有所创新、有所尝试、有所撷取、有所思索、有所发现、有所见解。智慧的依据是生活,是世界,是实践,而不仅仅是书本。

(节选自2011年1月21日《广州日报》)

小题1:下列的分析,符合作者观点的一项是()(3分)

A.“智”包含了“知”,但知识多学问大的人一定不能称为有智慧的人。

B.“说知论智”中的“智”,不但设计智力,还有“慧”这方面的悟性。

C.智慧给人的印象首先是一种能力,能力的大小就可以决定智慧的高低。

D.在大门上开凿一大一小两洞以方便猫的进出,体现了牛顿极高的智慧。小题2:结合全文,回答下面的问题。(7分)

(1)作者举老子的例子,其目的是什么?

(2)某官员最近在回应网友对政府的批评时认为:“主人说公仆几句话,也是合情合理的。”这一回应得到网友的一致好评。如果用本文作者的观点,这位官员的智慧体现了哪些特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