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单项选择题

关于我国公民政治权利和自由的说法,正确的是()。

A.外籍华人企业家可以回国参加人大代表的选举

B.公民的言论自由可以通过口头或书面的方式行使

C.公民有结社、集会、游行、罢工的自由

D.对于任何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的违法失职行为,公民有提出申诉、控告、检举或罢免的权利

答案

参考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的考点是公民的基本权利。我国宪法规定的公民享有政治权利和自由。包括选举权和被选举权;言论、出版、集会、结社、游行、示威的自由;批评权、建议权、申诉权、控告权和检举的权利。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年满18周岁的公民享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因此A不正确;公民的政治权利中没有罢工的自由,因此C不正确;对于国家机关和工作人员的违法失职行为公民有提出批评和建议的权利,有权提出申诉、控告和检举,但是需要通过法定程序罢免,公民无权直接罢免。因此D不正确。本题正确答案是B。

单项选择题
材料题

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28年苏联开始实行第一个五年计划,计划的目的是使国家富强,在军事上和工业上自给自足。工业化,特别是重工业的发展,是计划的核心。在没有外国贷款的情况下进行工业化,农业部门成为重要的资金来源。集体化使大规模的农庄代替了以往的小块田地。这就使资本(机器、拖拉机等)应用于土地成为可能,这有利于提高人均产量。集体化又使上级机关更容易通过管理手段来控制集体农庄的剩余产品。  ——据(美)帕尔默·科尔顿《世界近现代史》

  材料二

表1 1928、1940年苏联主要产品产量简表

表2 1952、1957年中国主要产品产量简表

——据国家统计局《新中国五十五年统计资料汇编》编制

  材料三 1933年,(苏联)宣布实行农产品义务交售制。……提高工业品的出售价格,压低农产品的收购价格,……以加快(工业化的)资金积累。 1953年,中国实行以固定价格强制收购粮食的制度,……为拟定的工业化规划提供了资源,……低价的收购制度提供了把物资部分无偿地转出农业部门的手段。 ——据齐世荣《世界史·现代史编》、费正清《剑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分析1928年后苏联农业政策发生了怎样的变化?主要原因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从工业与农业关系的角度,评价斯大林时期形成的经济体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根据材料二、三,概括20世纪二三十年代苏联和五十年代中国经济发展的主要相似特点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1978年后中国的农村经济体制较之斯大林经济体制有何突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