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问答题
患者,女,48岁。主诉声嘶反复发作10年。患者10年来声嘶反复发作,每因劳累、多讲话后症状加重,喉部轻度疼痛,干掀,干咳痰少,常因喉部不适有“清嗓”习惯,当“吭喀”动作后喉间自觉舒适,平素患者自觉头晕耳鸣,腰膝酸软,手足心热。检查:咽部淡红,间接喉镜检查见患者声带轻度红肿,边缘增厚,未见息肉或菜花样新生物,舌质红,苔少,脉细数。要求写出:中西医诊断、证型、证候分析、治法、方药、外治法、预防及护理要点。
答案
参考答案:
解析:中医诊断:慢喉瘖。 西医诊断:慢性喉炎。 证型:肺肾阴虚。 证候分析:肺肾阴虚,喉失濡养,虚火上炎,而致声户开合不利,故见声音嘶哑,劳累及讲话多则气阴耗伤,故声嘶加重;喉部轻度疼痛、干焮、干咳痰少,乃虚火客于咽喉之故;虚火灼津液而成痰,附于喉间,通过“吭喀”动作后,将其消除,故喉间自觉舒适,虚火久郁于喉间,加之发声太过,损及声门脉络,而致气滞血瘀痰凝,故见声带轻度红肿、边缘增厚;头晕耳鸣、腰膝酸软、手足心热、舌质红、少苔、脉细数均属肺肾阴虚、虚火上炎之象。 治法:滋养肺肾,降火利喉。 方药:百合固金汤加味:生地黄、熟地黄、麦冬、百合、贝母、当归、白芍、甘草、玄参、桔梗、蝉蜕、木蝴蝶。 外治法:含服铁笛丸或润喉丸。 护理及预防要点:注意声休,适当减少讲话,避免大声喊叫,生活应有规律,禁食辛辣,忌烟酒刺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