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材料分析题

网络已成为中国公民表达社情民意的重要载体之一。燃油税改革方案向全社会公开征求意见,网民在一周内提出5万多条反馈建议,引起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一个拟在国家5A级风景名胜区——新疆天山天池附近修建煤矿的项目,在网民的强烈反对下并经科学环评后,被环保部门否决。事件表明,“网络民意”已成为一股不容忽视的力量。

(1)有人认为,网络具有匿名性、虚拟性的特点,政府通过网络民意的方式进行民主决策不可取。请用《政治生活》的有关知识评析这一观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你对上述问题的回答体现了哪些哲学道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信息是决策的基础,民意是正确决策重要的信息资源。政府通过网络民意的方式进行民主决策,有利于增强决策的民主性、科学性;有利于促进公民对决策的理解,推动决策的实施,增强公民的社会责任感;针对网络的匿名性、虚拟性,政府要加强调查研究,防止虚假信息;同时,综合运用专家咨询制度、社会公示制度、社会听证制度等多种方式进行民主决策。

(2)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把握联系的多样性;坚持两点论、两分法;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

阅读理解与欣赏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9分)

(戚)继光至浙时,请召募三千人,教以击刺法,长短兵迭用,由是继光一军特精。又以南方多湖泽,不利驰逐,乃因地形制阵法,“戚家军”名闻天下。

(嘉靖)四十年,倭寇乘虚袭台州,继光手歼其魁。后倭复趋台州,继光击之仙居,俘馘一千有奇。明年,倭大举犯福建,攻陷寿宁、宁德,延及龙岩、莆田。闽中连告急,总督胡宗宪檄继光剿之。先击横屿倭寇,人持草一束,填壕进,大破倭巢,斩首二千六百。余倭走兴化。急追之,斩首千数百级。平明入城,兴化人始知,牛酒劳不绝。继光乃旋师。而总兵刘显亦屡破贼。福建宿寇几尽。

及继光还浙后,新倭至者日益众,围兴化城匝月。会总兵刘显遣卒八人赍①书城中,衣刺“天兵”二字。倭杀而衣其衣,绐②守将得入,夜斩关延倭。全城焚掠一空。留两月,倭贼破平海卫,据之。

四十二年四月,继光将浙兵至。于是巡抚谭纶令其将中军,总兵刘显左,总兵官俞大猷右,合攻倭贼于平海。继光先登,左右军继之,斩级二千二百,还被掠者三千人。后继光进都督同知,世廕千户,遂代俞大猷为总兵官。

(《明史·戚继光列传》 )(本文有删节)

注:①赍(jī):送。 ②绐(dài):欺骗。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俘馘一千有奇奇:余

B.余贼走兴化走:逃往

C.牛酒劳不绝劳:犒劳

D.谭纶令其将中军将: * * 小题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乃因地形制阵法

B.又以南方多湖泽

不如因而厚遇之不赂者以赂者丧

C.继光击之仙居

D.继光乃旋师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今其智乃反不能及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嘉靖年间,倭寇横行,屡次进犯东南沿海一带。戚继光的平倭战争获得了人民的拥护和欢迎。

B.戚家军之所以闻名天下,主要因为戚继光治军有方,而且战略战术运用得当,所以屡战屡胜。

C.戚继光驻守浙江,倭寇大举侵犯福建,俞大猷发檄文令戚继光前来剿灭倭寇,结果打了胜仗。

D.戚继光英勇善战,领导抗倭斗争取得重大胜利,获得了朝廷的封赏,得到了提拔。小题4:把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3分)

倭杀而衣其衣,绐守将得入,夜斩关延倭。

问答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