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B.→+
C.+→
D.→+
答案:D
阅读甲、乙两则文字,完成下列各题。(5分)
(甲)子贡曰:“如有博施于民而能济众,何如?可谓仁乎?”子曰:“何事于仁,必也圣乎!尧舜其犹病诸!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能近取譬,可谓仁之方也已。”(《论语》)
(乙)“恻隐之心,人皆有之;羞恶之心,人皆有之;恭敬之心,人皆有之;是非之心,人皆有之。恻隐之心,仁也;羞恶之心,义也;恭敬之心,礼也;是非之心,智也。仁义礼智非由外铄我也,我固有之也。” (《孟子·告子上》)
小题1:从第(甲)段文字看,“圣”的具体表现是什么?实践“仁”途径是什么?(2 分)
小题2:从(甲)(乙)两段文字看,孔孟对“仁”的理解是有差异的,请作简要分析。(3 分)
一申请人于1998年11月1日提出了一件实用新型专利申请,1999年7月5日该申请被授权公告.1999年12月1日该申请人拟就同样的主题提出一件国际申请,并要求该实用新型专利申请的优先权.下述说法中哪些是错误的()
A.申请人可以就同样的主题提出国际申请,并享受该实用新型的优先权.
B.申请人不能享受该实用新型的优先权,因为提出国际申请只能以发明专利申请作为优先权基础.
C.由于该实用新型已经公告,受理局不受理申请人提出的国际申请
D.由于自该实用新型申请日起算已经超过12个月,而且该实用新型已经公开,所以申请人提出国际申请是没有意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