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问答题

初三(1)班学生将采集到的块状石灰石样品用水冲洗后晾干,称得样品质量为25.0g.该班甲、乙两组同学共利用这25.0g石灰石样品分别进行了如下实验.(假设样品中其他杂质不参加反应,不考虑水、氯化氢逸出)

实验过程:甲组:取一定质量的块状石灰石样品于锥形瓶内,加入过量的10%的稀盐酸Mg,测定反应过程中锥形瓶中的药品质量变化.(如图a)

乙组:把剩余的块状石灰石样品研碎成粉末状,然后全部置于另一锥形瓶内,加入10%的稀盐酸Ng,测定反应过程中锥形瓶中药品的质量变化.(如图b)

两组同学经数据处理得到释放出二氧化碳的质量与反应时间的关系如图c.

问题讨论:

(1)甲、乙两组同学的实验中,甲组实验消耗的时间更短.

(2)两次实验中消耗的稀盐酸质量比甲:乙=1:3.

(3)求石灰石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

答案

(1)根据图c可知甲组实验消耗的时间(约3分钟)比乙组(多于4分钟)更短.故填甲

(2)设甲组实验中消耗的盐酸的质量为x,乙组实验中消耗的盐酸的质量为  y,则

2HCl+CaCO3=H2O+CO2↑+CaCl2

71             44

x              2.2g      甲组

y              6.6g      乙组

所以

x
y
2.2
6.6
1
3

故填  1:3.

(3)设每份样品中CaCO3的质量为x

CaCO3+2HCl=CaCl2+H2O+CO2

100                  44

x                  (2.2g+6.6g)

44x=100×(2.2g+6.6g)

x=20g

所以样品中CaCO3质量分数为:

20
25
×100%=80.0%(1分)

答:样品中CaCO3质量分数为80.0%(0.5分)

阅读理解与欣赏

阅读《幼时记趣》,完成问题。

  余忆童稚时,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见藐小微物,必细察其纹理,故时有物外之趣

  夏蚊成雷,私拟作群鹤舞空。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昂首观之,项为之强。又留蚊于素帐中,徐喷以烟,使其冲烟飞鸣,作青云白鹤观,果如鹤唳云端,怡然称快。

  于土墙凹凸处,花台小草丛杂处,常蹲其身,使与台齐,定目细视。以丛草为林,以虫蚁为兽,以土砾凸者为邱,凹者为壑,神游其中,怡然自得。

  一日,见二虫斗草间,观之正浓,忽有庞然大物,拔山倒树而来,盖一癞蛤蟆也。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余年幼,方出神,不觉呀然惊恐;神定,捉蛤蟆,鞭数十,驱之别院。

1.下面哪两组句子中加粗的词的意思或用法相同?(     )(     )

A.虫蚁为兽 何不试之足(《郑人买履》)

B.是吾剑所从坠(《刻舟求剑》) 项为

C.见藐小微 忽有庞然大

D.拔山倒树来 忘操之(《郑人买履》)

E.余忆童稚 何事长向别圆《水调歌头》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文言语句。

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忽有庞然大物,拔山倒树而来”中的“山”和“树”指什么?(用文中词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选文中的一些词语已作为成语保留在现代汉语中,你能写出来吗?

①__________②__________③__________

5.作者说:“见藐小微物,必细察其纹理,故时有物外之趣。”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并举出具体事例来证明你的观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单项选择题 B1型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