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选择题

蛋白质的最终消化产物是(  )

A.葡萄糖

B.氨基酸

C.脂肪酸

D.甘 油

答案

三大营养物质的消化过程是:淀粉的消化从口腔开始,口腔中的唾液淀粉酶能够将部分淀粉分解为麦芽糖,当淀粉和麦芽糖进入小肠后,由于小肠中的胰液和肠液中含有消化糖类的酶,因此,淀粉等糖类物质在小肠内被彻底消化为葡萄糖;蛋白质的消化是从胃开始的,当食物中的蛋白质进入胃以后,在胃液的作用下进行初步消化后进入小肠,小肠里的胰液和肠液含有消化蛋白质的酶,在这些酶的作用下,蛋白质被彻底消化为氨基酸;脂肪的消化开始于小肠,小肠内的胰液和肠液中含有消化脂肪的酶,同时,肝脏分泌的胆汁也进入小肠,胆汁虽然不含消化酶,但胆汁对脂肪有乳化作用,有利于脂肪的消化,脂肪在这些消化液的作用下被彻底分解为甘油和脂肪酸.

故选:B

填空题
材料题

中、日两国均为世界重要国家,中日关系对世界的和平与发展影响重大。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以下表述是从材料一图片信息中得出的,请在答题卷相应的括号内划“√”;违背了以上图片信息所表达的意思,请在括号内划“×”;是以上图片信息没有涉及的,请在括号内划“○”。

①日本制造“九一八事变”,开始了局部侵华战争。[ ]

②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促进了国共合作抗日局面的出现。[ ]

③卢沟桥的烽火,揭开了中华全民族伟大的抗日民族解放战争的序幕。[ ]

④日军最高司令官冈村宁次在南京向中国战区代表递交无条件投降书,标志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 ]

(2)硝烟散尽, 回望历史,抗战精神永恒。你认为抗日战争留给我们的最宝贵的精神财富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材料二:二战后,日本追随美国,中日关系呈敌对状态……1972年9月,日本内阁 * * 大臣田中角荣访问中国。中日两国政府在北京签署《联合声明》,宣布两国建立外交关系,实现中日邦交正常化。 ——摘编自川教版《中国历史》八年级下册

材料三:2012年是中日邦交正常化40周年,中日两国也已经将今年定为中日国民交流友好年。但中日两国间的不和谐因素仍然存在:一是历史认知的问题(侵华战争),二是现实的领土争端(钓鱼岛、东海油气田)。中日之间现在真正的矛盾冲突,对于中日关系最致命的冲突,可能还不是历史认知的问题,而是现实的领土争端。 ——摘自新华网

(3)材料二反映中日关系发生了怎样的变化?根据材料三,概括出影响当今中日关系发展的主要因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综观上述材料和问题,你认为处理中日关系的正确态度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