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阅读下列图片:

图一
图二
图三

请回答:(1)上述图片中的人物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三位伟人,请你分别写出他们的名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本课中与他们相关的历史事件分别有哪些?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这些历史事件的结果如何?有什么意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毛 * * 、周恩来、邓 * * 。

(2)毛 * * 和周恩来到重庆与国民党谈判,率领党中央和人民解放军总部转战陕北。邓 * * 和刘伯承率领晋冀鲁豫解放军主力千里跃进大别山。

(3)重庆谈判显示了 * * 党争取国内和平的诚意,达成了和平建国的“双十协定”,转战陕北鼓舞了全国各解放区军民的战斗意志,大量歼灭了国民党军有生力量,粉碎了敌人的进攻;挺进大别山,开辟大别山根据地,严重地威胁了国民党统治中心南京和湖北重镇武汉,揭开了全国性战略进攻的序幕。

实验题

如图1所示,某兴趣小组同学将铜片加入稀硝酸,发现开始时气泡产生速率非常慢,一段时间后速率明显加快,烧瓶内溶液呈浅蓝色并不断加深,液面上方的气体颜色也在不断加深。该小组同学拟通过实验探究反应速率变化的原因。

图 1                                    图 2

(1)图1中铜与稀硝酸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用离子方程式表示NaOH溶液所起的作用                                       

(2)小组同学提出了如下假设并设计实验探究:

Ⅰ.甲同学认为是反应放热导致溶液温度升高所致,完成此实验还需要的仪器是       

测定反应过程中溶液不同时间的温度,结果如下表:

时间/min05101520253550607080
温度/℃25262626262626.527272727
 

结合实验目的和表中数据,你得出的结论是                                     

Ⅱ.乙同学认为生成的Cu2+对反应有催化作用,为验证此假设,取A、B两支试管分别加入等量的铜片和稀硝酸,那么最好是在其中一支试管中加入少量的           (填序号)。

A.硝酸铜晶体        B.硝酸铜溶液        C.硫酸铜晶体        D.硫酸铜溶液

然后对比两支试管的反应,发现现象基本相同。因此得出结论:Cu2+并不是反应的催化剂。

Ⅲ. 丙同学根据现象推测反应过程中还有少量       生成,进而认为该物质对反应有催化作用,如图2所示,实验中丙同学从a处通入该物质后,发现左管中产生气泡速率明显快于右管。小组同学得出最后结论:这种物质对铜和稀硝酸的反应有催化作用。

(3)实验结束后,发现试管中溶液呈绿色,而不显蓝色。部分同学认为是该溶液中硝酸铜的质量分数较高所致,另一部分同学认为是该溶液中溶解了通入的物质。请你设计一个实验方案来证明哪种假设正确。(写出实验操作、实验现象和结论)                                                    

问答题 简答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