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阅读理解与欣赏

《乡愁诗人与运河》

       ①清明时节的大运河水,总在黏稠住人的沉沉思绪。

       ②有位老人就在这个时节,走在常州郊外一条纤细的小路上。小路的尽头有老人魂牵梦萦的大运河,还有老人梦萦魂想的亲人。50多年前玩耍时走过的乡间小路,没想到今天又重走一百米的小路啊,老人一走就走白了头发。

       ③老人是教书的,在中山大学教国语。像是大运河里滴下的一滴水,就这么久久的挂在那儿,永不干涸。 

       ④老人是来凭吊的,凭吊埋在大运河边的十几位娘家亲人。坟茔上的土是新的,墓碑上的字是鲜红的,老人恭恭敬敬奉上香,献上花,恭恭敬敬朝着坟茔鞠躬,拜谒已故的长辈。 

       ⑤小时候/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长大后/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我在这头/新娘在那头∥后来啊/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我在外头/母亲在里头/而现在/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

       ⑥老人是余光中。 

       ⑦外婆是运河边上的人,妈妈是运河边上的人,妻子是运河边上的人,余光中也就把自己当作是运河边上的常州人。在没有大运河的台湾岛上,余光中怎么能够不惦念这条与亲人的血脉连在一起的河流呢。余光中拜谒完先人,就脱了像标着地球经纬度的横一道线竖一道线的厚实衣服,与青年诗人一起走在运河大堤上,他生怕厚实的衣服会阻碍自己的心脏与大运河的一起搏动。大运河,在一老一少两位诗人的面前湍流不息,闪闪发亮。

       ⑧这运河的流向是朝着哪面?余光中问。青年诗人回说:运河是向东流的,前面是湖,湖的前面是海。余光中接着说:海的前面是岛啊。

       ⑨一句话说得只有他自己能够听见,有谁知思乡的痛楚呢?有谁知人生路途留下的那些情感灰烬会时时复燃呢? 

       ⑩不见到运河是惆怅,见到了运河还是惆怅。面对运河,余光中对同住过一个村庄、同喝过一条运河水、同样以诗歌的形式在抒发心灵之声的青年诗人说:就像小时候在运河边捉迷藏啊,有的小伙伴躲到茅草丛中,有的躲到竹林里,等我睁开眼,小伙伴们却是不见了,等我真的来找时已经物是人非了。一辈子的颠沛流离,运河里凝结的乡愁成了余光中挥之不去的情结。那时的余光中只有19岁,正是长血脉长思想的时候,他在运河边汲取了血液和营养。 

       今天的余光中终于实实在在地站在了充盈神韵的运河边,他不是一个外来者。凭借浑黄而睿智的大运河水,他在审视自己的命运,他在接近自己的灵魂---在运河边的老屋里,他掀开井盖看着清洌洌的井水,说这井水扩大一万倍就是一汪日月潭啊!他摸着老屋的墙,一阵尘埃在指间随风而落,说这如何盖得住50多年的乡愁啊!他端起运河水泡出的荼,不忙喝,只是深情地闻着,说我闻到了这熟悉的血统气味啊!他凝望着横跨运河两岸的洽盛桥,久久不忍离去,说这座挢要是横跨在……余先中说到这里便不再说,声音开始哽咽了。

       曾有人问及余光中如何看待祖国统一问题,他知道窗外就是大运河,说:我相信,泱泱中华文化总会发挥它的震撼力和向心力,不要为了五十年的政治,抛弃了五千年的文化。

       回到台湾,会思念大运河吗? ⒁怎么不呢?在台湾,只要我不走,我就是一滴运河水,这滴水,会蒸发成漫岛的甘露,所有思乡的人只要轻轻伸出舌头,两千五百岁运河的甘霖就会流入心田的。

       诗人余光中如是说。 (选自2006年2月18日<人民日报>,略有删改)

1、诗人余光中踏上魂牵梦萦的故土,寻根寄情。请把他在故乡的主要行踪或活动补填完整。

      坟地_______________→河堤徜徉→____________________抒怀

2、“清明时节的大运河水,总在黏稠住人的沉沉思绪。”一句领出全篇,本文写了乡愁诗人的哪些“沉沉思绪”?请完成下列的填空。

       怀念故去的亲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中诗人睹物生情:询问运河的流向,想到血脉相连的宝岛台湾;端起运河水泡的茶,闻到熟悉的血统气味……这样的联想在文中还有,请再找出2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请参照下面示例,从②③两段中精选一个语句加以品味。

      摘句:清明时节的大运河水,总在黏稠住人的沉沉思绪。品味:既点明特定的时间地点。又隐会了水与人的特殊关系.“黏稠”体现关系之密不可分,“沉沉”表现思绪之厚重绵长。 

      摘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品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第⑩段中写到诗人“不见到运河是惆怅,见到了运河还是惆怅”,请结合全文谈谈两个“惆怅”的不同含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文章引用《乡愁》一诗,你认为有哪些作用?(提示:可以从情感、主题、结构等方面作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下列诗句均为余光中所写,其中与选文所表达的思想感情相一致的两句是:[ ]

A、问我乐不思蜀吗?不,我思蜀而不乐。——《蜀人赠扇记》

B、当我死时,葬我,在长江与黄河之间,枕我的头颅,白发盖着黑土。——《当我死时》

C、与海为邻住在无尽蓝的隔壁却无壁可隔 一无所有却拥有一切——《与海为邻》

D、串成有始有终的这一条项链依依地靠在你心口全凭这贯穿日月十八寸长的一线因缘——《珍珠项链》

答案

1、凭吊 老屋

2、感慨一辈子的颠沛流离(感叹物是人非)——盼望祖国统一(意对即可)

3、例如:看着清洌洌的井水,想到一汪日月潭;看到老屋墙上飘落的尘埃,想到50多年的乡愁;看到横跨运河的洽盛桥,想到构建一座跨越海峡两岸的大桥。(答案不唯一)

4、例如:①摘句:一百米的小路啊,老人一走就走白了头发。品 味:表达了乡愁诗人“少小离家老大回”的沧桑感。“一百米”突出小路之短,“一走就走自了头发”突出岁月易逝、人生易老。

                ②摘句:像是大运河里滴下的一滴 水,就这么久久的挂在那儿,永不干涸。品味:“挂”字形象表现了诗人内心复杂的情感,有牵挂的情思,有坚毅的信念,有殷切的期待……(答案不唯一)

5、前者是指对祖国对家乡的思念。后者指目睹故乡物是人非的落寞。(或指一辈子颠沛流离的愁绪;或指对海峡两岸关系的忧虑)。(意对即可)

6、使文章思乡怀国的情感更加浓郁(或渲染了思乡怀国的情感,增加文章感染力和抒情性);以《乡愁》诗照应题目中的“乡愁诗人”,使主旨更加鲜明;引出诗人余光中。(意对即可)

7、AB

问答题

某港口的码头工程,在施工设计图纸没有完成前,业主通过招标选择了一家总承包单位承包该工程的施工任务。由于设计工作尚未完成,承包范围内待实施的工程虽性质明确,但工程量还难以确定,双方商定拟采用总价合同形式签订施工合同,以减少双方的风险施工合同签订前,业主委托了一家监理单位拟协助业主签订施工合同和进行施工阶段监理,监理工程师查看了业主(甲方)和施工单位(乙方)草拟的施工合同条件,发现合同中有以下一些条款。
1.乙方按监理工程师批准的施工组织设计(或施工方案)组织施工,乙方不应承担因此引起的工期延误和费用增加的责任。
2.甲方向乙方提供施工场地的工程地质和地下主要管网线路资料,供乙方参考使用。
3.乙方不能将工程转包,但允许分包,也允许分包单位将分包的工程再次分包给其他施工单位。
4.监理工程师应当对乙方提交的施工组织设计进行审批或提出修改意见。
5.无论监理工程师是否参加隐蔽工程的验收,当其提出对已经隐蔽的工程重新检验的要求时,乙方应按要求进行剥露,并在检验合格后重新进行覆盖或者修复。检验如果合格,甲方承担由此发生的经济支出,赔偿乙方的损失并相应顺延工期。检验如果不合格,乙方则应承担发生的费用,工期不应顺延。
6.乙方按协议条款约定时间应向监理工程师提交实际完成工程量的报告。监理工程师在接到报告3天内按乙方提供的实际完成的工程量报告核实工程量(计量),并在计量24小时前通知乙方。

单项选择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