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12月7日至18日,世界各国领导人聚集歌本哈根参加世界气候大会,签署2012年《京都议定书》第一承诺期到期之后,新的约束温室气体排放、应对未来气候变化的全球行动协议。回答1~3题。
小题1:下列物质①二氧化硫、②二氧化碳、③臭氧、④碳氢化合物、⑤氟利昂,其中属于温室气体的是: ( )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③④⑤
D.②③⑤小题2:当温室气体含量增加后,下图中热力过程明显增强的是:( )
A.②④
B.③⑤
C.④⑥
D.①③小题3:随着全球变暖,我国可能出现的现象是: ( )
A.喜马拉雅山的雪线逐年下降
B.一月0℃等温线向淮河以北移动
C.南海诸岛的面积迅速增大
D.高纬地区比原来的气温更低
小题1:D
小题2:C
小题3:B
小题1:本题考查温室气体的种类。二氧化碳、臭氧、氟利昂能够吸收地面的长波辐射,属于温室气体。所以本题选择D选项。
小题2:本题考查大气的受热过程和大气的保温作用。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吸收:具有选择性(大气中的臭氧和氧原子主要吸收紫外线;水汽和二氧化碳主要吸收红外线),而对太阳辐射中能量最强的可见光吸收很少,太阳辐射不是大气的主要直接热源。地面辐射:为长波辐射,除少部分透过大气返回宇宙空间外,绝大部分为大气中的水汽和二氧化碳吸收,因此,地面是低层大气主要的直接热源。大气逆辐射:大气在增温的同时,也向外放出红外辐射,也是长波辐射,其大部分辐射向地面,称大气逆辐射,补充地面热量的损失,对地面起到了保温作用。当温室气体含量增加后,图中⑥大气对地面辐射的吸收作用明显增强;④大气逆辐射增强。所以本题选择C选项。
小题3:本题考查全球气候变暖的影响。随着全球变暖,喜马拉雅山的雪线升高;一月0℃等温线向淮河以北移动;南海诸岛的面积减小;高纬地区比原来的气温更高。所以本题选择B选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