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材料题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近年来,日本政府在各种场合拒不承认在中国犯下的滔天罪 行;并且修改了中学历史教科书,拒不反省自己发动侵略战争的罪责;包括日本现任首相小泉纯一郎在内的日本政界和军界要人多次参拜摆放着日本战犯牌位的靖国神社。

材料二:日本在历史问题上死不悔改甚至变本加厉的动向,应引起世人的警觉和深思,日本政府为何对右翼势力如此纵容,右翼势力愈发猖獗的原因和社会基础何在?历史的经验告诉人们,当一个国 家处于经济衰退、政治混乱、社会动荡的状态时,往往会给民族主义提供天赐良机,20世纪90年代日本的状况正是如此。因此这10年也是日本社会民族主义沉渣泛起的10年。记得一位历史学家说过,民族主义实际上是老百姓丧失自信和感到绝望时最好的心灵慰藉。日本这种民族主义的表象之一就是“历史修正主义”。恢复自信和自尊,日本民族主义者首先选择的就是摘掉历史罪人的帽子。如将南京大屠杀等一概归结为海外反目势力的“捏造”。面对日本的这一举动,日本的邻国将如何制定自己的战略呢?

材料三:近年来,日本自卫军多次参加联合军事演习,海军又不断出访,频频在国际舞台上亮相,借以扩大自己的军事影响。与此同时,日本不断调整《美国安全保障》和新《日美防务合作指导方针》,增加其在日美军事合作 中分担的任务,提高了其自主性。

请回答:

(1)你认为日本的这些做法有何目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面对日本的这些举动及当前日本的政治经济特征,我国应如何制定自己的对策?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目的:美化侵略战争,为日本战犯开脱罪责;煽动狭隘 的民族主义情绪,在日本国民心理上制造混乱;使日本摆脱 “二战”后受到的各种制约,从而由经济大国再次成为政治大 国、军事大国,重温“大东亚共荣圈”的美梦;破坏中日关 系大局,干扰中日关系的正常发展等。 

(2)作为中 * * 的子孙要不忘国耻,发展自身经济,提高 综合国力;在国际政治中,坚决揭露和反击日本政府右翼势 力的行为,随时警惕日本军国主义的复活,警惕日本军国主 义对世界和平的威胁;进一步改善中美关系,促使美国对日 本保持高度警惕等。(只要言之有理即可) 

阅读理解与欣赏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2—5题(12分)

八大山人①者,故前明宗室,为诸生,世居南昌。弱冠遭变,弃家遁奉新山中,剃发为僧。不数年,竖拂称宗师。

住山二十年,从学者常百余人。临川令胡君亦堂闻其名,延之官舍。年余,竟忽忽不自得,遂发狂疾,忽大笑,忽痛哭竟日。一夕,裂其浮屠服,焚之,走还会城。独自徜徉市肆间,常戴布帽,曳长领袍,履穿踵决,拂袖翩跹行。市中儿随观哗笑,人莫识也。其侄某识之,留止其家。久之疾良已。

山人工书法,行楷学大令、鲁公,能自成家;狂草颇怪伟。亦喜画水墨芭蕉、怪石、花竹及芦雁、汀凫,翛然无画家町畦②。人得之,争藏弆③以为重。饮酒不能尽二升,然喜饮。贫士或市人屠沽邀山人饮,辄往;往饮,辄醉。醉后墨渖淋漓,亦不甚爱惜。数往来城外僧舍,雏僧争嬲④之索画;至牵袂捉衿,山人不拒也。士友或馈遗之,亦不辞。然贵显人欲以数金易一石,不可得;或持绫绢至,直受之曰:“吾以作袜材。”以故贵显人求山人书画,乃反从贫士、山僧、屠沽儿购之。

一日,忽大书“哑”字署其门,自是对人不交一言,然善笑而喜饮益甚。或招之饮,则缩项抚掌,笑声哑哑然。又喜为藏钩拇阵之戏,赌酒胜则笑哑哑,数负则拳胜者背,笑愈哑哑不可止,醉则往往欷歔泣下。

予客南昌,雅慕山人,属北竺澹公期山人就寺相见,至日大风雨,予意山人必不出,顷之,澹公持寸札曰:“山人侵早已至。”予惊喜趣呼笋舆,冒雨行相见,握手熟视大笑。夜宿寺中剪烛谈,山人痒不自禁,辄作手语势。已乃索笔书几上相酬答,烛见跋⑤不倦。

赞曰:世多知山人,然竟无知山人者。山人胸次汩浡郁结,别有不能自解之故,如巨石窒泉,如湿絮之遏火,无可如何,乃忽狂忽喑,隐约玩世,而或者目之曰狂士、曰高人,浅之乎知山人也!哀哉!(邵长衡《八大山人传》)

[注]①八大山人:明末清初著名画家朱耷晚年的自号;朱耷是献王朱权九世孙。②翛(xiāo)然无画家町畦:自由自在不受画家规矩的约束。③弆(jǔ):收藏。④嬲(niǎo):纠缠。⑤跋:通“茇”,蜡烛根。

2.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胡君亦堂闻其名,延之官舍             延:邀请

B.贫士或市人屠沽邀山人饮               屠沽:宰杀牲畜买酒

C.属北竺澹公期山人就寺相见              期:约定

D.乃忽狂忽喑,隐约玩世                 隐约:潜藏、依稀

3.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3分)

A.久之疾良已            士友或馈遗之,亦不辞

B.吾以作袜材             以故贵显人求山人书画

C. 临川令胡君亦堂闻其名    裂其浮屠服

D.乃忽狂忽喑,隐约玩世     乃反从贫士、山僧、屠沽儿购之。

4.下列句子中,全都能表现八大山人内心愤激郁结的一组是(       )(3分)

①一夕,裂其浮屠服,焚之,走还会城

②忽忽不自得,遂发狂疾,忽大笑,忽痛哭竟日

③士友或馈遗之,亦不辞

④贵显人欲以数金易一石,不可得

⑤独自徜徉市肆间,常戴布帽,曳长领袍,履穿踵决,拂袖翩跹行

⑥已乃索笔书几上相酬答,烛见跋不倦

A.①②⑤        B.②④⑥        C.②③⑥        D.③④⑤

5.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作者通过描写人物言行来表现其丰富的内心世界,塑造了八大山人这一明代遗民形象。B.文章重在写八大山人工书善画的才华和志不得伸的命运,来为天下不得志者发叹惋。

C.本文写到八大山人与作者在风雨之日相见的情景,含蓄地表现了山人孤独寂寞的心境。

D.末段模仿太史公笔法,表达了作者对八大山人的同情和山人不被世人真正了解的慨叹。

问答题